經歷
馮友蘭(1895年~1990年),字芝生,河南唐河縣人。中國當代著名哲學家,教育家。《中國哲學簡史》享譽全國,《人生的境界》《我所認識的蔡孑民先生》被編入中學教材。1915年畢業後考上北京大學,畢業後,在開封壹個中等學校教書,不久考入了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院研究生,回國後,在燕京大學講授中國哲學史。
職務
抗戰期間,任西南聯合大學教授,西南聯合大學校歌曾出其手。曾長期任教清華大學,歷任清華及西南聯大文學院院長、清華校務委員主席,對現代中國哲學研究有重要貢獻。壹生為了治學,收藏有中外圖書數萬冊,其中不乏古籍和善本圖書。尤對中外哲學史料的收藏較為系統,文史著作大半。1994年,其親屬遵照先生遺願,將其藏書捐贈給清華大學收藏,清華大學圖書館建立有《馮友蘭文庫》。文庫主要收藏馮友蘭先生著作及中西文化思想史方面的研究資料,現有7000余冊圖書。著《新理學》、《新世訓》、《新原人》、《新原道》、《中國哲學史新編》、《中國哲學簡史》、《中國哲學史論文集》、《四十年的回顧》、《中國哲學史史料學初稿》、《中國現代哲學史》等數十種。
評價
馮友蘭壹生勤勉,著述宏富。畢生以復興中華傳統文化、宏揚儒家哲學思想為己任。如果說,馮氏前期(抗戰以前)的治學旨趣在於整理研究中國傳統哲學,而直可稱其為哲學史家的話,那麽,他後期(抗戰爆發後,尤其是抗戰期間)的為學進路則重在以“六經註我”的精神,運用西方新實在論哲學重新詮釋、闡發儒家思想,以作為復興中華民族之理論基礎。這壹時期寫成的《新理學》為核心的“貞元六書”構成了壹套完整的新儒家哲學思想體系。它既是馮氏哲學思想成熟的標誌,也是他壹生治學的最高成就,並因此而奠定了他作為“現代新儒家”的季羨林:“晚節善終,大節不虧”
胡適:“天下蠢人恐無出芝生(馮友蘭字號)右者”。
牟宗三:說馮友蘭的哲學是“膿包哲學”,但“至少表面上很像個樣子”。
張君勱:“不知人間尚有羞恥事乎?”
舒蕪:“貞元三策記當年,又見西宮侍講道。莫信批儒反戈擊,棲棲南子是心傳。”
地位:成為壹位繼往開來,具有國際聲譽的壹代哲人。
經典語錄:
科學可以增加人的積極知識,但不能提高人的境界。
闡舊邦以輔新命,極高明而道中庸。
所謂名譽者,是眾人對於我的過人之處的承認;若我雖有過人之處,眾人不願意承認,則雖有過人之睡,名亦不立。考研逃犯古代玄武門秦王春秋司馬相如卓文君韓信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