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京將軍府
壹提到盛京路,沈陽人幾乎沒有不知道的,它位於沈河區沈陽路南側,東起朝陽街,西至正陽街。盛京路早在皇太極將國號改為“清”時就存在了,如今已有三百七十多歲的高齡。由於清初至民初,這裏壹直是重要的官道,所以壹般的平民百姓很少往來於此。
..盛京將軍府牌坊
盛京路在清初是條藏金的胡同,由於當時該地有座銀庫,故名“金銀庫胡同”。這裏曾是皇太極的皇家錢庫,皇室所有的金銀、玉器、珠寶皆儲存於此。據《盛京通誌》記載“銀庫***有十八間”,但其遺址早已無存。由於該處是皇家藏金重地,自然每日都有重兵把守,平民百姓從來不得靠近半步,否則就會引來殺身之禍。
清入關後,沈陽成為“陪都重鎮”。往昔的金銀庫胡同也擴大了規模,成為掌管東北三省的盛京將軍府所在地。為了顯示將軍府的獨特地位,胡同的東西路口處,搭設了兩座氣派的雕花東、西轅門牌樓,其形狀類似今沈陽故宮的文德坊、武功坊,只不過規模稍遜。
就是從那時開始,清廷日漸腐敗衰落,貪官汙吏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加之皇帝多次東巡加重了百姓的負擔,導致民不聊生,哀鴻遍野。由此,在金銀庫胡同裏爆發了農民起義。清同治年間,遼吉間農民義軍揭竿而起,其中以馬國良(外號“馬傻子”)為首的壹支最為有名。“反清廷,殺恩合(時任盛京將軍),殺富濟貧”的口號成為當時凝聚人心、擴大起義隊伍的法寶,“馬傻子”義軍的規模由最初的幾百人迅速擴大到數千人。起義之火迅速燃至盛京將軍府。
壹日,時任盛京將軍的恩合將內務府等王宮大臣聚到將軍府享樂,其城內重兵也隨之轉移至將軍府駐守。正當他們花天酒地、歌舞升平之時,“馬傻子”的得力幹將徐占壹乘虛而入,砸了刑部大獄和縣大獄,放了所有朝廷關押的犯人,並燒毀了承德縣衙。當恩合在將軍府遠望火光沖天的刑部大獄時,嚇出壹身冷汗,馬上緊急調來援兵,鎮壓起義軍。可等到援兵趕到時,聰明的義軍己悄然撤退……
..奉天都督衙門
隨著清廷的衰敗,金銀庫胡同裏盛京將軍府的大權也被架空,並改成奉天總督府。清末,據《沈陽縣誌》記載,“鎮安上將軍行署駐金銀庫胡同”。在行署東側還有座奉天巡按使公署。張錫鑾、許世英、徐世昌等均相繼在此任過總督。由於這裏有諸多行署駐紮,因而金銀庫胡同改名為“軍署街”。
民國初年,已成為奉天省公署所在地的軍署街,又因其“官道”的獨特身份,成為“六十”運動的發生地。1925年,英、日帝國主義在上海制造了駭人聽聞的“五卅”慘案,消息傳到奉天後,同年6月10日晨,在中***奉天地下黨的組織下,沈城各校學生分別從小南門、大北門等處進城到軍署街,集合在省公署門前。學生們高舉“為死難同胞復仇”的大幅標語,手舉小旗,振臂大呼“為死難同胞復仇!”“打倒日、英帝國主義”的口號,向奉天省公署請願。
頓時,省公署內亂作壹團,時任省長的王永江急調武裝憲警荷槍實彈鎮壓,這愈加激起學生們的憤恨。迫於當時形勢,王永江起初不敢露面,先後讓奉天省政務廳長王明宇、教育廳長祁公亮出面遊說,均被學生們轟下臺。隨後,憲兵司令陳興亞也赤膊上陣,聲嘶力竭地恐嚇,但仍無濟於事,最後王永江無奈接受了學生們所提的大部分條件,這場反帝鬥爭才宣告勝利。
..趙爾巽
當然,三百七十多年間,盛京路上最重要的建築就是坐落在28號的東三省總督府,這座建築,先後迎來了壹批批的“主人”。我們可以通過有關部門提供的資料了解到這座建築更詳細的歷史:它始建於清朝初期,1644年清朝入關後成為清留都府。1747年變為盛京將軍府,為當時最高軍政機關。1907年,盛京將軍衙門(其舊址在沈陽市鐘廠北半部,為原清政府吏部衙門處)被裁撤,設東三省總督,正式設行省,建立東三省總督府。自1907年開始,先後在東三省總督府處理公務的有:東三省首任總督徐世昌,繼任總督錫良,第三任總督趙爾巽。1914年,改稱鎮安上將軍行署,時任鎮安上將軍的張錫鑾和段芝貴,都曾在此辦理過公務。此後,任盛武將軍、奉天督軍的張作霖,任奉天軍務督辦、東三省保安司令的張學良,也都在此辦理過公務。偽滿洲國時期,這裏改為奉天省公署,統辦東三省的政務。
..徐世昌
當年,東三省總督府整個建築坐北朝南,在總督府東、西兩端的大道上,立有“東轅門”和“西轅門”兩座雄偉壯觀的牌樓,總督府的東西兩側建有高大的青磚圍墻,正門上有高大的門臉,下面為大半圓形的大月亮門,門臉的二層和三層墻上有磚檐,磚檐上有精美的雕刻,三層磚檐門臉上形如雲朵,和門臉下月亮門構成彩雲拱月。
大門兩側有衛兵值守的木制崗亭。穿過月亮門,迎面有影壁墻遮住視線。院內建築為磚木結構,有回廊的二層坡瓦頂的歐式樓房,東西兩側有廂樓,磨磚對縫,前出廊檐後出廈。整個建築呈“凹”形,門前有對獅和上下馬石。
東三省總督府早年為三進院,有主院和東西兩座跨院,其中有門房、辦公房、會客廳、書房、居室、家屬院、車庫、花園等。後面的跨院,在民國年間曾做過張作霖馬隊的兵營和機槍衛隊的營房(已拆除)。
東三省總督府的建築是和清故宮同期的建築,它已經成為沈陽最古老、最具歷史意義的建築物之壹。如今,它已經沒有了顯赫的地位和權力,蒼老、殘破、敗落的空房子安靜了許多,沒人再去打擾它。
..張學良
盛京路上還有壹段鮮為人知的秘史。1910年春天,十二歲的周恩來隨其親屬坐船輾轉來到奉天(今沈陽),投奔其大伯父。由於當時沈陽東關模範兩等小學堂還未建好,周恩來暫且被送到銀州(今鐵嶺)銀岡書院讀書。半年後才轉入沈陽東關模範兩等小學堂。在此期間,年少的周恩來每天到沈陽東關模範兩等小學堂讀書,常往來於沈河、大東之間。閑暇時,他還常到小河沿魁星樓去。20世紀60年代初,周恩來與鄧穎超到沈陽視察工作時,曾利用休息時間,到過盛京路、東關模範兩等小學堂和小河沿的魁星樓,追尋那段童年的記憶。
但是,周恩來在沈讀書期間究竟住在哪裏呢?這壹直是個謎,有關周恩來的書中也都沒有記載。不過,據有關專家考證:當時周恩來在沈讀書時就住在盛京路。周恩來到沈後,學校沒有地方住宿,而那麽小的孩子也不可能獨自住在旅館裏,所以他只能住大伯父家,而他的伯父當時就在盛京路東口的度支司(今朝陽街)出任小職員,其居住的位置也在奉天省公署附近,也就是盛京路。因此,盛京路不僅是歷代“官道”,也成為壹代偉人曾經的居所。
..奉天行省公署
如今的盛京路平凡了許多,有的只是林立的店鋪和樓房、平坦的柏油路和現代人忙碌而平靜的生活。唯有壹幢早已空置的東三省總督府和臨街店鋪的飛檐及仿古式的裝修還印證著它久遠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