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遙壹開始在私塾學習中國古籍,後在外國語學校學習英語。他畢業於東京大學,獲得文學學士學位,致力於英國文學,翻譯了沃爾特·司各特等人的作品。在1883獲得文學學士學位,在東京專門學校(後為早稻田大學)任講師。
小說《神的本質》出版於1885,否定江戶時代的講善懲惡故事,主張小說要描寫人情,重在寫人情,重在心理觀察,持客觀態度。它是日本現代文學中壹部重要的理論著作。為了實踐自己的想法,他創作了小說《當代學者氣質》,用現實主義描寫現代學生的生活,成為明治時代現實主義文學的先驅。後來,他出版小說和翻譯英語文學作品,並致力於文學批評。與森喜朗進行了壹場關於理想主義文學與現實主義文學的論戰,成為明治文壇的第壹次大論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