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敦儒,字希真,號巖壑,又稱伊水老人、洛川先生、少室山人。他是宋代著名詞人,河南(今洛陽)人。他常以梅花自喻,不與群芳爭艷。靖康、建炎年間,隱居故鄉,寫就了許多描寫洛陽自然山水和名勝風物的詞作。
朱敦儒早年以清高自許,兩次舉薦為學官而不出任。紹興二年(公元1132年),有人向朝廷推薦朱敦儒,言敦儒有經世之才。高宗於是下詔任他為右迪功郎,並命肇慶府督促他赴臨安任職。敦儒仍不肯受命,在眾親朋的勸說下,他方應詔前行。到了臨安,賜進士出身,授予秘書省正字,爾後兼兵部郎官,遷兩浙東路提點刑獄。後因發表主戰言論,並與主戰派李光等人壹道,受到右諫議大夫汪勃的彈劾,於1149年被免職。不久,上疏請求退居嘉禾,晚年在秦檜的籠絡下出任鴻臚少卿。
朱敦儒最大的貢獻是在文學創作上,其詞作語言流暢,清新自然。他的詞風可分為三個階段:早年詞風濃艷麗巧;中年的詞風激昂慷慨;閑居後詞風婉明清暢。由於家庭富裕,所以早年居洛時,經常狎妓怡遊,尋訪洛陽壹帶的山川名勝。他在後來所寫的詞中,曾對這段浪漫快樂的生活做過深情的回憶。在《雨中花》中寫道:“故國當年得意,射麋上苑,走馬長楸。對蔥蔥佳氣,赤縣神州。好景何曾虛過?勝友是處相留。向伊川雪夜,洛浦花朝,占斷狂遊。”在《臨江仙》中寫道:“生長西都(洛陽)逢化日,行歌不記流年。花間相過酒家眠。乘風遊二室,弄雪過三川。”詞中提及的伊川、洛浦二室(嵩山的太室峰、少室峰)、三川(伊水、洛水、黃河,泛指河洛大地)都是洛陽壹帶的山水勝地。“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懶慢與疏狂。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他的輕狂和傲骨,通過這幾句 *** 洋溢的詞,表現得淋漓盡致。
南渡之初,朱敦儒站在主戰派壹邊,所寫的詞比較具有現實意義,多憂時憤亂之作,“中原亂,簪纓散,幾時收?”沈痛淒愴,非常感人。到了晚年,過著閑適生活,詞中充滿了浮生若夢的消極思想與詩酒自放的頹廢情調。
比起北宋末的多數詞人來,他在題材開拓方面作了很多努力,除了憂時憤亂與閑適生活兩類詞外,還有宮怨、遊仙以及諷刺世情方面的作品。他後期的詞,語言清新曉暢,明白自然,並常以尋常口語入詞。總體而言,他的詞風格曠達,壹掃綺靡柔媚的風氣,繼承蘇軾而又有變化,自成壹家,在當時詞壇上占有獨特的地位。
朱敦儒的詩文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與疏狂。曾批給雨支風券,累上留雲借月章。詩萬首,酒千觴。幾曾著眼看侯王?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宋代·朱敦儒《鷓鴣天·西都作》
鷓鴣天·西都作
宋代 : 朱敦儒
宋詞三百首 , 豪放言誌世事短如春夢,人情薄似秋雲。不須計較苦勞心。萬事原來有命。幸遇三杯酒好,況逢壹朵花新。片時歡笑且相親。明日陰晴未定。——宋代·朱敦儒《西江月·世事短如春夢》西江月·世事短如春夢
世事短如春夢,人情薄似秋雲。不須計較苦勞心。萬事原來有命。幸遇三杯酒好,況逢壹朵花新。片時歡笑且相親。明日陰晴未定。 人生 , 哲理抒懷金陵城上西樓,倚清秋。萬裏夕陽垂地,大江流。中原亂,簪纓散,幾時收?試倩悲風吹淚,過揚州。——宋代·朱敦儒《相見歡·金陵城上西樓》
相見歡·金陵城上西樓
金陵城上西樓,倚清秋。萬裏夕陽垂地,大江流。中原亂,簪纓散,幾時收?試倩悲風吹淚,過揚州。 宋詞三百首 , 豪放 , 愛國懷念查看更多朱敦儒的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