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關尺
中醫在號脈時,不是用壹根手指頭來感覺手腕處橈動脈的跳動情形,而是用三根手指頭的指尖按壓橈動脈上相鄰的三個地方,分別叫做“寸”、“關”、“尺”。橈骨靠近手腕處有壹個突起,叫做“橈骨莖突”。它正對的橈動脈就是“關”的位置。“關”之前(朝向手掌的方向)為“寸”,“關”之後(朝向手肘的方向)為“尺”。三部的總長度約為2寸,大約是三根手指(食指、中指和無名指)並在壹起時的寬度,所以這三根手指頭就可以同時接觸這三個位置。
按照中醫的理論,“寸、關、尺”的脈象各自對應體內不同的器官,而且左手和右手對應的器官不同:“左手寸脈候心,關脈候肝,尺脈候腎;右手寸脈侯肺,關脈候脾胃,尺脈候命門”。這些臟腑在身體中有不同的位置,和“寸、關、尺”的相對位置相對應。“上寸脈以候上(軀體上部),下尺脈以侯下(軀體下部)”。此外,還要結合浮、中、沈等不同的切按方法,進而與四診(望、聞、問、切)結合分析,才能得出比較正確的診斷,既不能單憑脈診,也不能把這三個部分與臟腑之間的對應機械地看待。
對於中醫把手腕處的脈象分為“寸脈”、“關脈”、和“尺脈”,壹些人表示不理解。他們的疑問是:寸、關、尺是橈動脈上緊挨著的三小段血管的位置,它們的跳動狀態應該和橈動脈總體的跳動情形壹致而且彼此相同。這就像壹截水管上三段緊挨著的部位,水在這三個部位的流動情形怎麽會不壹樣呢?
如果中醫號脈的地方是附近沒有分支或交匯的動脈,例如頸動脈和肘動脈,這個疑問是有道理的。中醫在頸動脈和肘動脈上用三根手指按壓,也感覺不到像手腕處那樣三段動脈跳動的差別。 但是手腕處動脈的情形卻不同。手腕處有兩根主要的動脈,分別是尺動脈和橈動脈。它們在手肘靠下處分支,分別在前臂的左右兩邊到達腕部。在那裏尺動脈埋藏較深,不容易摸到,而橈動脈在腕部埋藏較淺,很容易摸到,所以被用來診病。更重要的是,這兩根動脈不是彼此獨立無關的,而是在手掌心處交匯,連成環狀,就像壹根回形針的彎曲部分,從這裏再發出到手指的動脈。所以在手掌中,是尺動脈和橈動脈的交匯血
既然橈動脈和尺動脈在手掌心處連成環狀,橈動脈在手腕處感受到的壓力就不只是來自“上遊”的橈動脈,而是也有來自通過環形血管來的尺動脈的反向壓力。按壓“尺”段,相當於給來自上遊的橈動脈的血流增加阻力,在“尺”的下遊處(寸和關)所感受到的來自尺動脈的壓力就必然相對增加。由於來自尺動脈的壓力要經過十幾厘米的距離(即繞過尺、橈兩根動脈連接環的距離)才能到達橈動脈的手腕處,壓力波就和來自橈動脈的壓力波有壹個相位差,來自尺、橈兩根動脈的壓力波就會在這裏發生幹涉現象,使得“寸”和“關”段的壓力波的波形發生變化。
反過來,如果按壓“寸”段,就是給來自尺動脈的反向壓力增加阻礙,來自尺動脈的壓力波就會減弱,來自橈動脈上遊的壓力就會相對增加,兩根動脈壓力波的幹涉就會向相反的方向變化。通過按壓程度的輕重變化,以及調節各個手指按壓的程度,就可以在寸、關、尺三處引起不同程度的壓力波幹涉,變化壓力波的波形,而這些波形的變化又可以通過指尖感受到。由於血管和周圍組織的彈性,通過主要動脈匯聚造成的反向壓力波只能在比較短的距離上起作用。手腕離動脈匯集環很近,是壹個合適的探測這種壓力波幹涉的地點。
身體的病變會改變血流動力學的狀況,相當於心臟發出的壓力波的波形就有變化。在這些壓力波到達手腕時,就會出現與正常情況不壹樣的壓力波的幹涉形式。再加上手指用不同的力量按壓時,在寸、關、尺三處就能夠感受到與疾病有關的特征性的變化。這也許就是中醫在手腕處用三根手指感受身體狀況的解剖學基礎。所以“切脈”是中醫對手腕處的兩根動脈在手心處交匯這壹特殊的血管結構及其對壓力波的影響的巧妙利用。問題是,這些細微的變化中醫的指尖能夠感受到並且辨別嗎?
不要低估了指尖的感覺靈敏度和人經過訓練而能夠達到的敏銳的辨別能力。人的指尖是各種神經感受器密集的地方。這些感受器功能各有不同。如環層小體(Lamellar Corpuscle,又稱帕西尼小體Pacinian Corpuscle)感受物體的光滑度和皮膚的快速變形;麥氏小體(Meissner’s Corpuscle)感受輕微觸摸;魯菲尼氏小體(Ruffini Endings)和梅克爾小體(Merkel endings)感受持續的壓力;克氏終球(Krause’s End Bulb)感知低頻振動,等等。多種感受器的密集存在使得指尖對壓力的微小變化非常敏感。例如梅克爾感受器能夠感受到指尖皮膚小至1微米的變形。這使得指尖可以分辨脈象的細微變化。
訓練也可以使神經系統的分辨能力提高。例如經過訓練的調琴師可以聽出5個分音的差別(1分音是1個整音的百分之壹)。樂隊指揮可以從幾十種樂器同時發出的樂音中,辨別出其中壹種樂器是否“跑調”或者“搶拍”。有經驗的修車師僅從發動機的聲音,就可以辨別出由數百個零件組成的發動機哪裏出了問題。微雕藝人可以在米粒甚至頭發上進行雕刻。盲人的手指可以快速地辨別盲文上的那些小突點,而這是視力正常的人辦不到的。這些事實都說明,經過專業訓練,人的感覺器官(包括手指)可以達到極高的分辨率。普通人摸不出來的脈象的差別,不等於專業醫生不能夠摸出。中國古代的醫生由於把切脈當做診斷病情的重要依據之壹,自然會在這上面下大功夫,並且在長期的實踐中積累經驗,最後可以到達爐火純青的地步。幾千年來中醫把“切脈”作為診病的主要手段之壹,說明對“寸、關、尺”的脈象是可以感知並且辨別的。
古代的中醫是否知道尺動脈和橈動脈在手掌心處交匯,並且利用動脈的這種結構特征來診病,現在還是未知數。更可能的情形是,細心的中醫註意到手腕處的脈象比頸動脈和肘動脈處要復雜,並且對這裏的脈象進行了深入的研究,逐漸辨別出“寸、關、尺”脈象的差別,並且把這些差別和人的身體狀況聯系起來,最終發展出在手腕處“切脈”診病的方法。如果古代的中醫是在不知道手掌中動脈結構的情況下做出這些發現的話,這種發明就更加了不起。這就像古人對經絡的認知壹樣,在偶然的機會發現體表的某些位點有鎮痛功能後,主動地去探索這些位點,最後發展出了經絡理論。這些都不是容易的過程,需要有觀察能力的人鍥而不舍地仔細觀察和鉆研。“切脈”和利用經絡穴位治病壹樣,都是我們的祖先的偉大發明,身為中國人,我們應該為我們祖先的成就而感到驕傲。
⊙版權聲明:本平臺旨在傳播中醫文化知識,文章來源於中國科普博覽網,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
⊙本文編輯:清半夏
⊙溫馨提醒: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僅供中醫思路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