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是文學創作
1、自始至終的形象運動。
處於創作狀態的作家,頭腦總是處在對應接不暇、千變萬化的形象的分化組合中,始終都是思索著、體驗著、創造著具體的感性形象。俄國著名作家岡察洛夫這樣描述他創作中的形象運動:“……創作仍在腦子裏進行著,人物就不讓我安寧,總是糾纏不休,做出各種姿態,我聽得見他們談話的片段——願上帝寬恕,我常常感到,這都不是我憑空虛構出來的,而是在我周圍的空間活動著的,我要做的只是觀察和思索而已。
2、形象思維的主要運作方式是藝術想象。
形象思維中的藝術想象主要是幻想和聯想。聯想是指由當前感知的事物回想起其他事物,幻想也不是完全虛幻的空想,而是以記憶表象為基礎,包含著更多的情感和願望因素。藝術想象中的聯想和幻想是羅織在壹起的,聯想中有幻想,幻想中有聯想。這種創造性的藝術想象,既顯示了作者巨大的創造力,又大大增強了作品的藝術感染力。
3、情感活動的復雜交織。
形象思維進入作者的頭腦當中,並不是壹個單純的邏輯運思過程,而是整個心靈全面激活和積極投入的過程,在這壹過程中,包含著壹系列復雜的心理活動,不僅有認識,還有感知,想象,情感和意誌。
2. 如何進行文學創作其實問題不在於是寫成小說還是劇本。
僅從內容構建來說,按照妳說的問題,我認為妳缺少的是壹個切實可行的故事大綱。所以,妳需要構建壹個完整的故事大綱,把整個故事在主要矛盾影響下的壹系列連續性或者非連續性但相互影響的事件列出來,確定好整個故事的流程,背景。
然後就是壹步步在這個骨架上搭建血肉。妳說的想象力豐富但不知如何表達這是新人創作的常見問題。
原因在於欠缺實踐,欠缺描寫文字的鍛煉。解決的方法就是多練,多寫。
先模仿,再運用,最後註入自己的風格。可以給妳壹個參考的練習模式。
看到生活中的壹個場景,馬上動筆描寫,試著用最簡練的文字把場景中的特點再現出來。比方說,妳看到壹群馬,妳該如何描寫,能讓讀者讀完馬上就能從這壹群馬中找到妳所描寫的那壹匹?這就是情景的描寫鍛煉。
等到妳能夠熟練掌握,就可以把妳腦海中所想像的場面按照前面的原則描寫出來。至於妳說的故事情節推進太快,這就是妳對故事脈絡的控制能力了,這都是需要鍛煉的,壹條原則,窮則變,變則通。
所謂文似看山不喜平,要學會使用合理的意外。這樣故事情節自然就跌宕起伏了,也自然會被拓深。
跟妳說了這麽多,希望妳能有所吸收,主要還是希望妳能在文學創作上有所作為。現在的小說創作,太多不靠譜的東西。
希望妳能有所突破。
3. 簡述第壹個十年文學創作上的特點小說:用白話文創作突出思想啟蒙的作用先鋒小說.這些小說有強烈的現實關照性,凸顯新文學革命提倡的人道主義精神.例如:問題小說.代表作品:冰心《斯人獨憔悴》、《超人》;廬隱《海濱故人》《靈魂可以賣麽》等.王統照《山雨》葉紹鈞:隔膜》《城中》等5個短篇小說集《倪煥之》是其唯壹長篇小說,顯示現實主義趨向,被譽為“扛鼎的工作”. 許地山:《命命鳥》《商人婦》《醍醐天女》《綴網勞蛛》;中篇《玉官》(1939) 1949發表的《春桃》和1940發表的《鐵魚的鰓》標誌著許地山創作的轉向. 2、鄉土小說:鄉土小說家:許傑、王魯彥、王任叔、許欽文、徐玉諾、臺靜農、彭佳煌、黎錦明、廢名、蹇先艾等. 許傑是那時“成績最多的描寫農民生活的作家”,最長的《慘霧》是那時候壹篇傑出的作品. 第三章 20年代小說(二) 魯迅是中國現代小說的奠基人,在小說創造方面取得很高成就.代表作: 1、散文詩集《野草》,回憶散文集《朝花夕拾》 2、短篇小說集《吶喊》《仿徨》是中國現代小說的藝術高峰,在思想和藝術方面都對中國現代小說的形成、成熟和發展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1)在創作方法上,魯迅開辟了許多創作方法的源頭:《孔乙己》《明天》《阿Q正傳》《祝福》《離婚》等作品,顯示了清醒的現實主義特點;《狂人日記》《長明燈》則是現實主義與象征主義相結合的優秀之作;《肥皂》《白光》等對人物潛意識的描摹,帶有心理剖析的色彩;在魯迅小說中,還“常常回響著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的聲音”,成為“復調小說”. (2)在藝術表現上也有多方面創造: 在藝術風格上,顯示了多樣化的特點:魯迅作品在整體上註重白描,但也有出色的抒情小說(如《傷逝》《孤獨者》等)和傑出的諷刺小說(如《高老頭》《肥皂》等),以及蕩漾著鄉情和鄉風的鄉土小說(如《故鄉》《風波》等). 在格式上,魯迅是“創造‘新形式’的先鋒”,他的小說“幾乎壹篇有壹篇的形式”.《狂人日記》采用第壹人稱的主人公獨語自白的敘述方式;《孔乙己》通過截取人物生平片段來概括人的壹生;《藥》從事件中途起筆;《離婚》則主要寫了船上和尉來老家的這兩個場面. 在表現手法上:嚴格依據表達的主題和塑造人物的性格的需要設置和提煉情節,使之有嚴謹、凝練、蘊藉深厚的特點. 在塑造人物方面,采用“雜取種種人,合成壹個”的辦法,還特別註重將人物擺在壹定的環境中來加以表現. 魯迅的小說藝術上壹方面大膽借鑒了西洋小說的表現手法,另壹方面有融合了中國傳統小說的長處,從而創造了中國現代小說的新形式.魯迅的小說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精湛的藝術,深遠的影響著中國現代小說以至整個新文學的發展. 3、《狂人日記》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壹篇白話文小說,1918年5月發表於《新青年》,標誌著“五四”新文學創作的開端. 4、《阿Q正傳》,最早被介紹到世界上的中國現代小說. 對阿Q形象的基本特征問題,學術界曾長期有爭論,目前學術界趨向於認為阿Q是壹個落後不覺悟、帶有精神病態的農民形象: (1)阿Q首先是壹個被剝奪得壹無所有的貧苦農民; (2)阿Q的不覺悟,更突出的表現在他對革命的態度和認識上; (3)阿Q最突出的特點他的精神勝利法. 《阿Q正傳》具有廣泛的社會意義,它畫出了國人的靈魂,暴露了國民的弱點,達到了“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註意”的效果. 5、《故事新編》,歷史小說寫法上有“博考文獻,言必有據”和“只取壹點因由,隨意點染,鋪成壹篇”這兩大類型.寫作上的鮮明特點: 1)依據古籍和容納現代; 2)不是“將古人寫得更死”,而是將古人寫活; 3)運用“油滑”的手段,在穿插性的喜劇人物身上,賦予現代化的細節,為借古諷今服務. 第四章 20年代新詩 1、1917年《新青年》刊出胡適《白話詩八首》,是最初公開發表的新詩嘗試之作. 2、初期白話新詩勇於嘗試:周作人受法國象征派詩人波特萊爾散文詩的影響,寫出了被胡適稱為“新詩中的第壹首傑作”的《小河》(1912年2月),具有象征意味;劉半農《瓦釜集》用江陰方言創作的民歌體新詩;劉大白《舊夢》中的《賣不謠》《田主來》具有古樂府民歌的特點. 3、當時新詩創作的主要流派: (1)人生派:文學研究會以《詩》《小說月報》《文學周報》等為陣地,聚集了風格相近的詩人群,致力於新詩探索. 代表作:1922年6月,朱自清、俞平伯、周作人、劉延陵、徐玉諾、郭紹虞、葉紹鈞、鄭振鐸等8位詩人出版詩合集《雪朝》. 藝術主張:承襲初期白話詩人關註現實、表同情於下層平民的寫實主義精神,反對貴族文學,提出“血和淚的文學”的口號,直面普通民眾的不幸人生.在詩中或鞭撻現實,或同情底層社會不幸,或展示自我復雜矛盾的情感世界,探尋人生的價值與意義,真正做到了“為人生”. (2)浪漫派:20年代初,創造社詩人郭沫若、田漢、成仿吾、鄭伯奇等人接受西方浪漫主義詩人的影響. 20年代新詩 1、1917年《新青年》刊出胡適《白話詩八首》,是最初公開發表的新詩嘗試之作. 2、初期白話新詩勇於嘗試:周作人受法國象征派詩人波特萊爾散文詩的影響,寫出了被胡適稱為“新詩中的第壹首傑作”的《小河》。
4. 應用寫作與文學創作有什麽不同文學寫作的材料壹般都是經過作者主觀加工,將現實生活中的事件或誇張、或扭曲、或多事拼為壹事.如描寫人物時,往往將幾個人的性格特征集中在壹個人身上.甚至有時從妖魔鬼怪的角度來反映內心思想,達到突出的效果,是運用形象思維,以生動鮮明乃至栩栩如生的典型形象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如果說文學寫作的客觀事物和風格都經過藝術加工,講究的是藝術真實,那麽應用寫作所反映的事理則應是準確、真實、科學的事理,遵守的是事實真實的原則.在應用寫作中,材料都是經過證明的或為大眾所普遍認可的事實,需要實驗,需要調查,需要統計的講不得壹點牽強,不允許添枝加葉,即使是合理的想象也是應用寫作的大忌.應用文所反映的是不僅是真有其事,而且連事實的大小、多少、程度、範圍甚至細節都必須確鑿無誤,保證真實準確.另壹方面,應用寫作的材料同樣要求時效性.可以說應用寫作主要是運用邏輯思維,用真實的事實和道理,包括統計數字和圖表來反映問題,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