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古代的讖言是什麽?為什麽總能預言未來?

古代的讖言是什麽?為什麽總能預言未來?

在古代人的思維當中,人類和上天的關系非常微妙。在周朝時期就已經形成了天人觀念,並且認為皇帝本身就是天子,是上天的孩子,派到人間來代行上天管理之職的人選。而這也就給歷史帶來了壹層厚重而且神秘的面紗,使得歷史的趣味性包含這壹種神秘感。在歷史當中有壹種預言被稱之為讖言,這是指古代巫師或者是方士所制作的壹種神秘語言或者是語言,用來體現吉兇征兆所用。而體現的方式也有很多種,例如說配圖的是圖讖,而以奇怪符號出現的則是符讖。

歷史充滿了神秘

然而歷史的奇妙就在於此,讖言雖然難以斷清真假,但是卻像是壹條隱秘的絲線將歷史全部串聯在了壹起,使得歷史更加神秘多彩。在歷史當中不斷出現過讖言,而且每當壹個朝代即將出現危機時,總是會萌生出甚多堪稱神奇的讖言,例如我們所耳熟能詳的亡秦者,胡也;又或者是東漢時期的?代漢者,當塗高也?等等;神奇的是這些讖言似乎預言準確,真的就像是預知了未來壹般,用沈默的預言告知了天下人即將發生的事情。但事實是不是這樣呢?

本身不存在,而被後人賦予了深刻含義

其實讖言本身就是認為制作的,又或者是天存異像,但這可能是有人故意為之又或者是神奇的自然現象。原本世界之大就無奇不有,而古人的科技和眼光都不如後世認知的清楚,所以被認為是神鬼之說也是在所難免。就比如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之中所記載的?三十六年,熒惑守心(星象名)。

有墜星下東郡,至地為石。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意思是說在秦始皇三十六年的時候,天降隕石,而且上面刻著?始皇帝死而地分?幾個大字,對此秦始皇也是勃然大怒,所以將隕石墜落附近的人家全部處死。

但這個騙局很容易被識破,秦朝的統壹並沒有持續太長的時間,所以人心不穩。再加上統壹也就意味著前六國的貴族利益受損,不但是失去了自己的土地還失去了自己的百姓。晚年的秦始皇偏好迷信,有人願意用神鬼之道去蒙騙秦始皇,用長生之道去換取秦始皇的金銀財寶,那麽自然也不會少了有人去以此作為宣傳來反秦的人物。而且在秦始皇之前本就是分裂狀態,所以上文寫到的?始皇帝死而地分?更像是反秦人士的作品。隕石的墜落是自然現象,但是上面卻寫著秦始皇能夠看懂的字,就很耐人尋味了,也使得其失去了可信度。

歷史巧合

同樣讓人深信不疑的還有壹句讖言,更是流傳甚廣,那便是?亡秦者,胡也?。秦始皇時期重用方士,而方士在外尋得壹本寶書,寶書當中就寫著這五個大字。秦始皇對此深信不疑,長久以來匈奴就是秦人的心腹大患,所以秦始皇想當然認為這是指胡人。但後來秦二世胡亥禍亂天下,導致秦朝覆滅,因此後人多認為這裏的胡是指胡亥。但這不過是壹場巧合罷了,了解了這則讖言的來歷之後,就能明白胡並不是胡亥。

秦始皇渴望長生想要永久擁有權力,所以壹直重用方士例如盧生等等,但長期花費了人力物力的情況下,要是盧生等人壹直都沒有作為自然也是沒辦法交代的,因此就偽造了這麽壹本神書,目的就是用來作為緩兵之計拖延時間,間接性的證明神仙的存在。其中就有疑點,首先就是真本號稱神書的《錄圖書》只是手抄版本,無法判斷真偽。其次則是秦始皇已經決定對河套地區用兵,奪回被匈奴所占據的土地,同時匈奴本身就是秦帝國的長久問題,盧生朝這個方向去說並不會犯大錯,也就是說盧生的這壹番虛晃壹槍,倒是意外預言了未來。

恐怕秦始皇和胡二世都沒有想到,胡亥會成為這壹句話的應證者,但是這真的只是單純的巧合。壹個方士為了保命迎合秦始皇的手段,壹個秦始皇信以為真的假夢。至於說後來的說法,例如胡是指胡亥這種,缺乏了太多的考究,大多是事實已經發生,然後才給讖言添加的神秘感。

人為炒作

除了歷史的巧合和壹些人的有意為之之外,還有著人為炒作出來的讖言。《史記?項羽本紀》當中有記載?夫秦滅六國,楚最無罪。自懷王入秦不反,楚人憐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其中亡秦必楚這句話更是為人所熟知。而事實也證明了最後消滅秦的是項羽,項羽不僅是楚人還世代家人為楚將。但這明顯是人為炒作出來的宣傳資料,《史記》中的記載就說這句話再壹次被提起便是範增,範增提議以楚為核心主導,然後引發天下抗秦的統壹理念。

而且楚雖三戶的理解非常難理解,眾說紛紜而且說法也都有道理,三戶可以被認為之地域。楚國的發祥地是丹陽,丹陽也是楚國最早的都城,而楚國的廟堂和祭祀就在壹個名為三戶的地方。所以三戶能夠被理解成為壹種楚精神,意思指楚國的精神壹直都在。同樣三戶又可以被理解成為是楚國的三戶大姓,分別是屈、景、昭三個,但這三個姓氏都來源於同壹個字,那就是羋。羋是楚國的國姓,所以理解為楚國的三大家族。

這麽看來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楚國只需要借助這三個家族的力量即可消滅秦,而在後來反秦的活動中也的確有著這三大家族的身影。所以這句話所表達的只是壹種美好願望和精神,並非是預言,而後來的所謂驗證只是在範增操作下的壹種炒作而已。

所以讖言的神秘感都並非真實,但不可否認的是讖言雖然不能預言未來,但是卻隱晦的表達了百姓的深切願望。為什麽在國泰民安時總能得到吉祥的啟示,而在亂世將臨時則充滿了悲觀的啟示呢?這無非是壹種百姓表達心中不滿的方式,就比如秦始皇時期百姓水深火熱,時刻都處於提心吊膽的情況下,秦律又頗為嚴苛,百姓無法表達心中不滿,唯有通過這種方式來抒發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