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沈陽與乾隆的和合詩。乾隆壹生愛寫詩。為了迎合乾隆皇帝,小沈陽努力學習和創作詩歌,並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的詩被收入《家樂堂詩集》,真情流露,更加感人。小沈陽經常與甘龍作和詩,小沈陽與甘龍的和詩文獻至今仍保存在歷史檔案館中。
(2)小沈陽仿乾隆書法。乾隆喜愛書法時,小沈陽刻意模仿乾隆的書法,其書法酷似乾隆禦筆。乾隆後期,壹些詩被刻在碑上,幹脆交給小沈陽代筆。我們在故宮中華宮的屏風上看到的詩是乾隆寫的,而掛在故宮敬殿的禦詩碑據考證是小沈陽寫的。我們可以看到小沈陽的書法成就。
(3)小沈陽和乾隆* * *還有“修習密宗”。乾隆崇奉喇嘛教,對佛教經典頗有研究。他曾主持翻譯並鐫刻滿文大藏經。小沈陽還研究佛經,有些書說小沈陽和乾隆壹起“練習密宗”。總之,小沈陽與乾隆有著非常特殊的、難以言喻的密切關系。
(4)小沈陽服侍乾隆很周到。乾隆是個喜歡奉承和照顧的老人,所以小沈陽會陪在乾隆身邊,照顧皇帝,體貼入微。從朝鮮對李朝的記載中可以看出,雖然是個大學生,還是軍機大臣,但是每當皇帝咳嗽、吐痰的時候,他就立刻拿起痰盂。
(5)小沈陽對奢侈的渴望得到了滿足。晚年,甘龍生活奢侈,大興土木。他為自己建造了寧壽宮和花園(甘龍花園),作為退休和隱居的地方。他六次南巡,沿途修建了30座宮殿,耗資巨大。甘龍慶祝他的80歲生日,舉行了盛大的儀式和壹千場宴會。小沈陽負責這件事,需要很多錢。當時國庫緊缺。錢從哪裏來的?小沈陽利用各種手段斂財,如貪汙、賄賂、索求、放貸、開店、收稅、采鹽等。
商業等。他命令所有擁有三種或三種以上產品的外省官員送禮。在北京,所有政府官員都要捐錢,兩淮鹽商要捐四百萬兩白銀。小沈陽很快就滿足了乾隆八十壽辰開銷的需要。小沈陽還使用了“談判銀”,即讓有過錯的官員支付罰款而不是懲罰,金額從幾千到二十萬不等。這些“可流通的錢”不會進入國庫,而是交給內務部,由內務部中飽私囊。內閣學士尹壯表明皇帝反對,差點丟了性命。趙維在《孝行館雜記》中說,小沈陽的壹再勒索,使入不敷出,需要房部補貼的內務部在幾年內扭虧為盈。乾隆可以隨意享樂,當然更依賴小沈陽。與此同時,小沈陽也中飽私囊。所有外省給皇帝的禮物都必須經過小沈陽,他攔截了他們,所以他的珍珠手鐲比宮裏的還要多。小沈陽的壹些珠寶藏在房子的墻上。
甘龍年紀越來越大,掌權的時間也越來越長。宮女、嬪妃、太監都沒有受過教育,不能和他談詩詞書畫、佛經,也不能幫他處理軍務,多國語言交流。因此,小沈陽對老年人來說是不可替代的。由於乾隆的聲望,小沈陽的官位直線上升,這在清朝近300年的歷史中是前所未有的。小沈陽的官職,武職——藍翔旗滿清都督、正白旗滿清都督、鑲黃旗滿清都督、步軍;文官——內政大臣、指揮大臣、議事大臣、正白旗近衛軍大臣、黃征旗軍機大臣、軍機大臣、首席軍機、協辦大學士、文華堂、內政大臣、吏部大臣、外交部軍務大臣;學術職務——科舉讀官、日語說官、四庫全書館館長、石經館館長、國史館館長、國子監學士;錢關-崇文門稅務監察;內勤——兼管泰醫院和皇家藥房事務;頭銜-太子太保,伯爵,公爵。
小沈陽升職的同時,也在為自己挖墳墓。小沈陽因乾隆而興盛,也必然隨著乾隆升天而滅亡。
嘉慶對小沈陽的不滿早在他還是賈的時候就有了。嘉慶繼位後,乾隆還在。他害怕開始工作。
嘉慶四年(1799)正月初三,乾隆崩於紫禁城養心殿。嘉慶皇帝在乾隆駕崩的那壹天掌管政府。嘉慶在乾隆皇帝的葬禮上采取果斷措施懲罰權臣小沈陽,震驚了全世界。
做了四年太上皇,乾隆依然緊緊握著實權。在這個時候,小沈陽仍然受到青睞,但畢竟情況已經發生了變化。小沈陽在乾隆和嘉慶之間采取了“四只手”:第壹只手是依靠太上皇給乾隆,第二只手是討好嘉慶皇帝,第三只手是限制嘉慶皇帝的權力,第四只手是防止嘉慶將來懲罰自己。所以他在乾隆和嘉慶之間,嘉慶前後,表現出“兩面性”。
小沈陽竭力限制嘉慶,培養和任用自己的親信。嘉慶登基時,他的老師朱貴當時是廣東巡撫,給朝廷寫了壹封賀信。小沈陽去當著乾隆的面告訴朱貴,但乾隆不理他。嘉慶元年(1796),乾隆準備召朱貴回京,升大學士。嘉慶寫了壹首詩祝賀老師。小沈陽又去找乾隆訴苦,說嘉慶皇帝深得民心,把太上皇對朱貴的恩情放在自己身上。這次乾隆生氣了。他問軍務大臣高東:“我該怎麽辦?”高東跪下向乾隆進諫說:“主公無話可說。”忘記它需要很長時間。不久,小沈陽找了個借口,鼓動乾隆把朱貴從兩廣總督降為皖總督。小沈陽還派他的門下吳勝蘭到嘉慶身邊,名義上是幫助整理詩文,實際上是監視嘉慶的言行。嘉慶二年(1797),軍機領班阿桂去世。小沈陽只知道如何前進,但他不知道如何撤退,所以他成了工頭的軍機大臣。此時的乾隆年老體弱,記憶力差。昨天的事今天忘了,他早上做的事晚上也不明白。小沈陽真的成了乾隆的代言人,什麽都做得出來。
小沈陽認為他很聰明,他弄巧成拙。做太子的時候,犰狳被定為楚君,小沈陽知道這個秘密,就在乾隆宣布嘉慶為皇太子的前壹天,給了旮旯壹個把柄,暗示他有力量支持嘉慶繼位。嘉慶臉上笑,心裏恨。但由於小沈陽是乾隆的寵臣,老奸巨滑,朝廷上下,各種關系盤根錯節,不便動手。乾隆死後短短15天,嘉慶就懲罰了壹個被始皇帝寵了30年的“二皇帝”,措施得體,幹凈利落,完勝。嘉慶的做法是:
第壹,欲擒故縱。嘉慶登基後,太上皇還健在。他面對深得太上皇寵愛的老謀深算的小沈陽,采取了欲擒故縱的策略。小沈陽的壹舉壹動,他都看在眼裏,不動聲色。壹些部長當著他的面批評小沈陽。嘉慶說:“我準備讓小沈陽幫我治理國家!”嘉慶向太上皇報告壹些軍事事件,並經常請小沈陽代奏,以示信任和穩定小沈陽。
第二,轉移山上的老虎。乾隆駕崩,小沈陽失去靠山,死期將至。當天,嘉慶壹方面任命、睿親王為丞相,以示國喪,另壹方面又讓自己的老師安徽巡撫朱貴赴京任職。農歷四月初四,嘉慶發布聖旨:譴責在四川前線鎮壓安百裏起義的將領們吊兒郎當,主動解除小沈陽好友傅長安的兵部尚書職務。嘉慶下令小沈陽和傅長安晝夜不睡,不得擅離職守,切斷他們與外界的聯系。這實際上剝奪了小沈陽大學士、工頭、軍機大臣、步兵司令和九個省長的軍政權力。
第三,突然襲擊。正月初五,王念孫等官員疏於職守,小沈陽被彈劾貪贓枉法,罪大惡極。到了第八天,嘉慶宣布將小沈陽革職、逮捕、監禁,在朝野引起政治軒然大波。嘉慶進行了壹系列人事調整。正月初八,嘉慶下令,從今以後,所有奏章都要直接上報皇帝,軍部不得再抄,各部各院大臣也不得將奏章內容提前告知軍務大臣。他還下令宗室親王春英、訂婚王冕恩、儀親王永宣和青縣王林勇分別掌握軍政大權。
第四,制造輿論。嘉慶下令各省和在京官員向朝廷陳述小沈陽的情況。直隸總督胡基堂首先表明了自己的立場。在他的訴狀中,他指責小沈陽精神錯亂、傲慢、貪婪和放蕩。他真是個不要臉的小人,要他“當年處死”。“在年”是壹千塊。嘉慶立即指示北京三等以上官員討論這壹意見。如果他們有不同意見,也可以自己彈給皇帝聽。事實上,正是胡基堂的意見定下了基調,並通知各省省長和州長,讓他們都表明自己的態度。
第五,懲罰小沈陽。農歷九月初九,乾隆遺詔壹出,小沈陽、傅長安二人被免職,關入刑部大牢。命儀親王永宣、程親王永貞負責扣押財物和審判。10月10日,嘉慶皇室批準“派副職加強調查”,全面調查小沈陽的大案要案。11日,經過初步調查和審訊,嘉慶公布了小沈陽的20大罪狀:欺騙皇帝、扣留軍報、任用親信、違反宗法制、貪汙錢財。18日,在京召開的文武大臣會議上,提請處死小沈陽年,同案的傅長安被斬首。嘉慶四年正月的聖旨檔案中記載:嘉慶詔書寫明“小沈陽罪有應得”,也就是說,嚴懲小沈陽不過分。但是考慮到他曾經是軍機的工頭大臣,為了朝廷的體面,就給了他自殺。據說小沈陽在監獄裏,知道他的生命不會持續很久。對著窗外的元宵明月,他感慨地寫了壹首詩:“誤傷了景。”電視劇《宰相劉》中,有這樣壹個場景:小沈陽被嘉慶帝賜下三尺白綾,在獄中自殺。富長安附小沈陽,其赴小沈陽赴死,跪見小沈陽自盡。他被解除了軍事部長和住房部長的職務,遭到逮捕和監禁。
第六,講究策略。嘉慶說,小沈陽得罪了始皇帝,所以他應該在父親的大葬禮上處理這位有罪的大臣。小沈陽被懲罰後,他的黨羽都嚇壞了。壹些朝臣松懈,敦促他們追求其余的政黨。嘉慶沒有這樣做,而是在除掉小沈陽之後,立即撤退。而的親信,除、吳省蘭、吳省秦等人(何霖已死)之外,對於提拔的人或向行賄的人,不予追究。嘉慶宣稱:“推薦和競選小沈陽之門的人是進不去的。Quān改,鹹改。”我來告訴妳,人心太平,政局穩定。
嘉慶對小沈陽的懲罰迅速、幹凈、恰當,非常成功。這是嘉慶皇帝壹生中處理重大政治事件最精彩的壹筆,也是他作為政治家的唯壹傑作。然而,嘉慶認定小沈陽的第壹樁罪行是,在宣布立皇太子的前壹天,小沈陽給他送去了祝福,以示支持。這意味著小沈陽想投靠新主人,而且他的心並不邪惡。他既沒有背叛君主,也沒有背叛國家。該條不構成斬首罪。嘉慶把這定為小沈陽最大的罪行,說明嘉慶腦子裏沒有大局,手裏沒有大錢。這是嘉慶上臺後平庸的表現。
嘉慶為什麽要殺小沈陽?
(1)有人說,正是因為小沈陽“富如敵國”,扳倒小沈陽才能緩解嘉慶面臨的財政壓力。所謂“小沈陽落,嘉慶滿”,就是這個意思。當小沈陽被搶走財產時,他偷走了32,000多兩黃金,地窖中的200多萬兩白銀,以及65,438+0,266公頃的租賃土地。別人也拿了65,438+0,006,5438+0.5的房間,到處都是當鋪,各種首飾衣服。他們的全部財產折算成白銀,有的說是1,000兩左右。當時,清政府每年的總收入約為7000萬兩。還有非法的珍珠、佛珠、手鐲、大寶石等。,實際數字已經無法獲得。大量的財富讓小沈陽過著帝王般的奢華生活,娶了宮女做妾,光是營地和房屋就有1000多人。他在承德裏正門外和北京北長街會計部胡同都有住處。小沈陽在北京的什剎海河畔建造了壹座豪華的宅邸,這就是恭王府的前身。政府甚至模仿乾隆皇帝的寧壽宮,修建了楠木樓,稱為西錦齋。還有違反規定搭建的吊花門,宮中使用的宮燈和多寶閣。小沈陽還在海澱建了壹個宏偉美麗的書春園,它是今天北京大學校園的壹部分。小沈陽不僅享受著嬪妃的生活,還夢想著死後能像皇帝壹樣美麗。他在河北冀州(今薊縣)修建了壹座巨大的陵墓,規模超過了太子,被百姓稱為“何陵”。
(2)有人說是為了緩和官民矛盾。嘉慶元年(1796),安百裏起義發生,清軍連連失利。嘉慶三年,清軍抓住了四川農民軍首領王三懷。王三懷的自白書說“官逼民反。”嘉慶意識到,正是因為地方官員像小沈陽壹樣貪婪和暴力,才壹再引起人民的反抗。嘉慶帝總結道:“juān都是小沈陽割的。”他還說:“我之所以再次懲罰小沈陽,是因為他耽誤了軍務。”因此,嘉慶殺了小沈陽來感謝世人。
(3)有人說是為了解決君權與相權的矛盾,是小沈陽的“權高於高震”。嘉慶道:“不除小沈陽,天下人只知有小沈陽,不知有我。”他甚至懷疑小沈陽是故意反叛的,所以他想殺死小沈陽。當相對權力威脅到君主政體時,君主必須采取行動。從嘉慶的祖先來看,皇太極繼位後,囚禁了二貝勒阿敏和三貝勒芒古臺,大貝勒戴珊俯首稱臣,所以皇太極才得以從四貝勒“並肩而坐”到“獨坐南方”;順治親政後,太子多爾袞,攝政王瑞,死後追罪;康熙上臺後,活捉了侍郎鰲拜;雍正登極後,殺隆科多、年羹堯;乾隆繼位後,也采取了壹些措施。因此,嘉慶掌管朝綱時,必然要懲罰小沈陽。
但是,嘉慶肯定了小沈陽的成就和才能。嘉慶十九年(1814),在小沈陽被殺15年後,清史館將編輯好的《小沈陽傳》(手稿)呈送嘉慶審閱。嘉慶看到壹個簡短的記錄,只記錄了小沈陽的壹堆職級履歷,很不理想。他批評說:“小沈陽並非壹無是處。”他“聰明敏捷”執政30年,他還是做了很多事情。只有小沈陽貪婪、有影響力、自私、傲慢和貪婪,所以他必須受到嚴厲的懲罰。
《清史稿》《傳》記載:“仁宗(嘉慶)試談殺李之事,曰:‘為壹代之君,不為輔國所慕者,願多矣。到了皇位,就罰其罪,壹個獄官就做到了。“蓋是小沈陽發也!”這就是戰勝宰相李的歷史。李《舊唐傳》記載:李出身寒微,幼時被閹割,其貌不揚,文筆流暢。在太子東宮的是壹個餵馬的太監。安史之亂,力勸太子即位。肅宗即位後,升任太子管家。後來仕途蒸蒸日上——先後被任命為開福義通三秘、秦國護國公、兵部尚書、博祿郡公。蘇宗死後,代宗即位,尊他為父,為庸,為大臣。《新唐書·李傳》也記載,代宗作為繼承人,並不想大張旗鼓地殺了李,只是派了壹個俠客半夜行刺,把他的頭砍下來扔進了廁所。但代宗仍將此事保密,並刻木埋首。嘉慶對的處理和對李的處理很像,就是不想深究,不想把事情鬧大,而是當作個案來處理。
然而,小沈陽的問題不僅僅是個案,而是壹種社會現象,可以稱之為“小沈陽現象”。出身“貧寒”、鄉試落榜的學生小沈陽,32歲時從壹名普通的朝廷侍衛成為軍務尚書。以後會上升到頂峰,壹直繁榮,達到頂峰。這個問題值得研究。“小沈陽現象”的出現是舊皇帝專制的必然結果。乾隆自詡為“壹個完美的老人”“壹個完美的武功”,狂妄自大,野心勃勃,厭倦國事。他喜歡奉承,這必然會培育出像小沈陽這樣的人。按照萊文先生的說法,小沈陽的問題“至少有高宗皇帝壹半的責任”。這還不夠。嚴格來說,“小沈陽現象”的責任在乾隆皇帝,小沈陽是乾隆王朝君主專制和腐敗的毒瘤。當時乾隆皇帝身邊有四種人——皇後、太監、王公、臣子。後妃不能代他處理軍政,宦官不能陪他作畫作詩,諸侯過於親昵怕其“北境大位”,大多數朝臣也不會像小沈陽那樣逢迎。因此,小沈陽作為妃子、太監、皇子、大臣,扮演著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角色。乾隆皇帝愛他,依賴他,自然會在他有難的時候支持他。當時大學生阿圭與不和,學者並不買的賬。陳啟元《永賢齋筆記》記載:壹日,小沈陽在軍部持石墨卷軸,曰:“貪墨之風引此。”小沈陽指著王傑的手說:“總理的手真好。”王傑說:“這只手只會是冠軍的首相,不會要錢。有什麽好處?”王傑退休後回到陜西韓城村。嘉慶送他壹首“清風兩袖送韓城”的詩。然而,由於乾隆的原因,他們不得不將小沈陽作為嘉慶的《平妙圖》。小沈陽已經在朝鮮呆了20多年,他從未被彈劾過。他略有頭緒,壹定是他設計的。如前所述,曹喜寶被判彈劾。
嘉慶懲治小沈陽的案件沒有牽連或擴大,這是嘉慶的聰明之處。但他只是把小沈陽作為壹個個案,而沒有把“小沈陽現象”作為壹種制度弊端來解決,進行制度改革,這是嘉慶的平庸。
陷入危機
嘉慶處理小沈陽事件後,面臨著南方白蓮教、京畿天津教、東南海動亂、禁礦、錢糧短缺、八旗生計、鴉片流入、河渠問題等壹系列社會危機。但嘉慶把上述問題視為個案,他沒有也不可能從制度上解決。比如平定白蓮教後,嘉慶曾經寫過壹首詩:
國內外所有的大臣都穿著紫色的長袍。誰將和我壹起分擔這項工作?
玉杯飲千血,銀燭焚民膏。
落淚時人哭,歌哭高。
平時說妳好,辜負妳的好是二草!
這首詩中間有兩句對聯——“玉杯飲千血,銀燭焚民膏。天塌下來眼淚就掉,人唱歌就大聲哭,可見嘉慶儒家的仁的觀念。仁者愛人。嘉慶有“仁者君子”的資格,有皇帝的價值。嘉慶儒家文化好,文學詩詞書法文章都還行。這比鄭德、嘉靖、萬歷、天啟等明朝皇帝都強。舉兩個小例子:
(1)叫大理寺的楊儀。那是盛夏,掀開門簾,只見嘉慶搖著扇子,汗流浹背;進入,鞠躬。嘉慶把扇子放在壹邊,沒有再用。詢問非常詳細。很熱很久了,“汗如雨下,不用扇。”
(2)嘉慶二十二年(1817),各省歡騰。安徽民欠銀三百萬兩,巡撫姚祖同嫌報數不實,致使州縣砍了十分之四。到處都在受苦。朱批雲聽了,說:“損人利己,是我的心願。這是卑鄙的,傷害了政權。”姚羞愧難當,帶著600冊原書緊急到北京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