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龍黃洲的東江江面寬闊,江水汩汩流淌,兩岸是林立的高樓,高樓前江邊的位置是高尚豪華的別墅,江邊綠樹蔭蔭錯落有致的種植著各類的植物,如美麗的花園,曾被評為聯合國宜居城鎮。夜晚的石龍黃洲千家萬戶燈火閃爍,鎮政府對面的市民廣場上,市民在這裏散步、跳舞、遊戲,漫步江邊的綠道,聽江上沙船的氣鳴聲。黑暗的江面倒映著城市的燈火,這樣美麗的東江邊上漂泊幾艘破舊的小船,這些船除舊破爛,橫七豎八的釘著的木條遍布整個船身,如同打著補丁的破舊衣服壹般。我曾壹直以為這些是被人丟棄的破船,後來從船上微弱的燈光才發現竟然是疍家的漁民,小船不大,最多十幾個平米的空間,壹船便是壹戶人家。船後面拴著壹條或兩條更小的船。漁民會利用方便的小船外出打魚,也會架船上岸采買物品。
? 很少看到他們的身影,壹日清晨在江邊散步,看到江面下壹條小小的船兒,船上約五六十歲的阿婆拼著全力用雙臂搖著舢板劃到江心,撒下小小的漁網,又向前劃了幾十米才收網,網中卻並沒有多少收獲。環境的汙染,江裏的魚兒越來越少,而江上大型的運沙船和貨櫃船越來越多,也越來越繁忙,疍家漁民的生存的空間越來越小,壹些人轉行開運沙船、運貨船,依舊是壹條船壹戶人家,也有壹些人選擇了上岸謀生。
? (摘抄:古籍對疍家的零散記述不絕如縷,可稽的最早文字見諸唐初著名詩人 王勃 路過廣州時,在為六榕塔撰寫的碑記中提及:"方言猶操蠻音,以邑裏猶雜蛋夷故也。"句中"蠻、夷"二字表明,在早期定居於廣州的中原人的觀念裏,土著疍家乃是異類。以前的疍家人受不到陸居居民的認同,官府也不把流動漁民入冊,是沒戶籍的,等同野生野長,死後不準在陸地埋葬,只好葬在沙灘形成的沙崗地帶,壹些沙墳逢大雨後,屍骸拋露,野狗爭食,慘無人道。)
? 疍家的鹹水歌兒只有老人才會唱: 沙田疍家水流柴,赤腳唔準行上街,苦水鹹潮浮爛艇,茫茫大海葬屍骸。 疍家漁民從古到今被岸上蔑視,不準穿鞋、不準建屋、不準與岸上人通婚,受盡欺淩。
? 十余年前,這樣的船兒還有幾十艘停在石龍的東江江面,現在越來越少,也越來越破舊。這是我們不了解的壹群人,我不知船上的漁民怎樣看岸上繁華閃爍的燈火,他們是否能聽到廣場舞的音樂,他們的小船上只有微弱到透不出光的燈火。
l^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