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五的風俗有哪些
正月初五的風俗有哪些,大年初五,也是過年中尤為重要的壹天,其實很多人並不願意來到初五這天,因為到了初五說明已是春節假期的末尾。下面分享正月初五的風俗有哪些。
正月初五的風俗有哪些1正月初五的風俗有祭財神、送窮、掃房子、要放鞭炮、接路頭神、吃餃子等其中每到過年,人們都在正月初五零時零分,打開大門和窗戶,燃香放爆竹,點煙花,向 財神表示歡迎。接過財神,大家還要吃路頭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滿懷發財的希望,但願財神 爺能把金銀財寶帶來家裏,在新的壹年裏大發大富。
正月初五的禁忌有哪些
忌串親訪友,也不準串門;說是走親會把晦氣帶到別人家。忌遷居;忌糊窗槅;正月忌遷居、忌糊窗槅,否則以為不吉利。忌更換、洗滌衣被;舊說正月更換、洗滌衣被,不吉。忌剃頭;舊時正月裏忌諱剃頭。俗說剃頭傷舅。據舊方誌雲,前清下剃發之詔,於順治四年正月實行,明朝體制得以更改。國民剃頭,思及舊君,故曰“思舊”。相傳已久,遂誤作死舅。
正月初五是什麽日子
正月初五是萬事皆可破的日子,俗稱破五節,是歷史悠久的漢族傳統節日之壹。漢族民俗壹說,破五前很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按照舊的習俗要吃“水餃”五日,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二到三天。“送窮”,是中國古代漢族民間壹種很有特色的風俗,這壹天各家用紙造夫人,稱為“掃晴娘”、“五窮婦”、“五窮娘”,身背紙袋,將屋內穢土掃到袋內,送門外燃炮炸之。
正月初五的風俗有哪些2大年初五迎財神
農歷正月初五,也稱破五。這天是傳統民俗接財神的日子,也是財神爺出巡的日子,很多地方都會舉辦迎財神的活動,平常人家也會早早起來燒香迎接財神。
“正月初五迎財神”,其實就是壹種傳統習俗,民間傳說正月初五是財神的生日,因此過了大年初壹,最重要的民間活動就是接財神。並且會在前壹天晚上置辦酒席家宴,為財神賀辰。
大年初五破五是什麽意思?
中國傳統年俗,農歷正月初五,俗稱破五。這壹天,有壹種叫做“趕五窮”(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的風俗。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掃衛生,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破五”是“送年”的意思,過了這壹天,壹切就慢慢恢復到大年除夕以前的狀態。
“破五”的由來
“破五”的由來,時至今日仍眾口不壹。據《封神榜》所載,姜子牙封神時,把背叛他的妻子封為“窮神”,令她“逢破即歸”。神話傳說中,姜子牙的妻子是很讓人討厭的背夫之婦,封了窮神以後,就更讓人討厭了。所以人們就在正月初五這壹天“破”她,讓她馬上回去。
由於初五肩負著送窮神、接財神等多重重任,所以這壹天非常重要也就不奇怪了。這許多的講究綜合起來,就形成風俗——要擺宴席,要放鞭炮,要吃象征“元寶”的餃子等等。
大年初五吃什麽
在北方很多地方,大年初五都是要吃餃子的,俗稱的“捏小人嘴”,在包餃子時候,要故意捏壹下餃子邊,相當於捏了小人的嘴,寓意新壹年遠離小人,避免聽信讒言。
據說天津地區,在初五這天吃餃子,剁餡的時候要故意剁得叮咚響,讓別人聽見,意為趕走小人,新壹年順順當當,日子越過越美好。
“破五”吃餃子,在古時候還不只是吃壹天,有些人家是要吃兩三天的,不過時過境遷,很多習俗都改變了,只有吃壹次餃子了。
也有的地方是要吃攪團的,攪團是啥?就是用雜面或是洋芋制作而成,比如玉米攪團、洋芋攪團,是壹種地方特色小吃。
大年初五吃攪團,說是“吃窮飯,除窮根”,也有說是把壹切不如意都用這漿糊般的食物粘走,期待新壹年日子富足順利。
正月初五的風俗有哪些31、初五禁忌有哪些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要「趕五窮」,包括「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人們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掃衛生。鞭炮從裏往外放,邊放邊往門外走。說是將壹切不吉利的東西都轟將出去。這天,民間通行的食俗是吃餃子,俗稱「捏小人嘴」,天津人破五這壹天,家家戶戶都吃餃子,而且菜板要剁得叮咚響,讓四鄰聽見,以示正在剁「小人」。
對於大年初五的`禁忌,在古籍上有相關的記載,例如《燕京歲時記破五》中說道:“正月初五謂之破五,破五之內不得以生米為炊,婦女不得出門。至初六,則王妃貴主以及各官室等,冠皤往來,互相道賀春。新嫁女子於是日歸寧。”
根據以上記載,古時候的人們,在大年初壹到大年初五期間,不能用“生米”做飯,也就是說不留隔夜飯,婦女是禁足在家,不得出門,到了大年初六,才開始往來道賀新年,邀請賓客,新嫁的媳婦,也在這壹天回娘家。
時過境遷,如今的人們,也不按照古籍所記載的習俗來做了,但是不用生米煮飯,不留隔夜飯的習俗,在壹些地方保留了下來。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習俗和禁忌,例如有的地方,大年初五的早晨,是祈求吉利,安康的最佳時辰。有的地方則在大年初五不去走親訪友,認為這壹天出門會給別人帶來晦氣。有的地方,會在大年初五這壹天大掃除,把垃圾整理掃出門外。
有些地方,這認為初壹到初五期間,不能掃衛生,尤其是在大年初壹,掃帚都不能碰的,到初五來壹次大掃除,認為將窮氣給掃出去,迎接財運。
2、初五的傳統風俗
①吃餃子
在北方人的食譜裏,餃子絕對必不可少。每當過年過節或者家裏有開心的事兒了,往往都要吃頓餃子慶祝壹下,比如冬至這天要吃餃子,因為人們覺得餃子的形狀酷似人耳,吃了熱乎乎的餃子就不會在寒冷的冬天凍掉耳朵。
除此之外除夕晚上也是要吃餃子的,因為在過去餃子比較金貴,壹家人辛苦了壹年,總要吃頓餃子犒勞壹下自己。按照習俗,很多地方在初五這天也是要吃餃子的,雖然餃子還是普普通通的餃子,但它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裏,被賦予了不壹樣的意義。
初五的餃子又被稱作“捏小人嘴”,這麽壹說大家應該明白了,因為包餃子的時候,把餃子餡放到餃子皮兒上之後要把壹圈的口兒牢牢捏死,不然煮的時候容易散掉。壹下下捏餃子的這個手法酷似捏人的嘴巴,所以人們覺得這天吃餃子其實是為了避免小人的流言蜚語,寓意著新的壹年免遭他人口舌。在有些地方,人們也會把傳統的肉餃子改成花生、蜜棗之類的餃子,這兩樣東西素有“節節高升”、“甜甜蜜蜜”的寓意,人們希望吃了這種餃子可以在新的壹年人旺財旺,家庭美滿。
②迎財神
初五還有個講究是要迎財神,按照老人們的說法,這天是財神的生日,需要擺上宴席、燃放鞭炮,恭恭敬敬地把他們請到家裏來,這樣接下來的壹年才會財運滿滿,發大財。這壹風俗由來已久,據《封神榜》中所說,姜子牙的妻子背叛了他,所以封神的時候姜子牙不忘給她封了個別致的神位,是為“窮神”,不論誰碰到了這位神仙都會變窮。
“窮神”有“逢破即歸”的說法,她被“破”之後就回去了,所以人們在初五這天會燃起鞭炮,劈裏啪啦地“破”窮神,故而初五也被稱為“破五”。初五這天壹邊破窮神,壹邊迎財神,財神也不止壹個,***有戶神、竈神、土神、門神、行神等五路,把這五路財神請到位了,不論在哪兒都能沾到財氣。
雖然大部分地區都有迎財神的習俗,但舉行的儀式各有不同。例如某些地方有“搶路頭”的規矩,通常在初四的子夜就備好香燭供品,爭前恐後地鳴鑼擊鼓迎財神。江南壹帶的老百姓則講究吃財神糕或者面條,因為古時候用繩子來串錢,面條酷似錢串子,多吃面條寓意財源滾滾。
③打掃衛生
春節有個不成文的規矩,除夕之前可以隨便打掃衛生、洗洗涮涮之類的都沒問題,但初壹開始就不能打掃衛生了,尤其不能掃地。老人們認為,新年開始的時候,家裏無論什麽東西都是財富,不能隨便把它們丟棄,否則會散財。因此小孩子即便把瓜子殼、果皮紙屑丟了壹地,大人們也不會怪罪,反倒認為這是聚財的好兆頭。
不過壹般來說這種習俗只能維持壹兩天,最多三四天,因為除了自家人日常活動會產生垃圾之外,這幾天還會有客人陸續來拜年,招待的過程中難免也會產生很多垃圾。長時間生活在汙穢的環境中,不僅對人的身體健康會產生影響,還會讓人的心理覺得不舒服,所以初五就要開始大掃除,把家裏壹切的汙垢都送走。
大掃除的目的不僅僅為了清潔,人們通常還將這種行為視為壹種儀式,標誌著年已經過完了,打掃完衛生也要收拾下自己激動的心情,準備投入到新年的工作中去。除了比較重要的吃餃子、迎財神和打掃衛生,初五這天其實還有很多可以做的事兒。
例如在魯西南地區,當地人從初壹到初四都不可以動剪子、刀子,直到初五這天才可以用,因為據說壹旦破了這個規矩,可能會招來蠍子和毒蟲。
仔細數來初五這天的習俗可真不少,或許有的人會覺得這些陳規舊俗沒什麽用處,不過仔細想來,正是因為有這些老規矩,過年才顯得更有氣氛,更有年味兒。
希望新的壹年國泰民安,各位讀者身體健康,萬事如意,每個人都能順順利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