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古籍中的古代兩性人:其性尤淫 被稱為“人屎”

古籍中的古代兩性人:其性尤淫 被稱為“人屎”

?古籍中的古代兩性人:其性尤淫 被稱為?人屎?

 屎尿都是人體或動物的排泄物,而有人竟嗜之成癖。再推而廣之,凡屬以身上分泌、排泄以至於脫落的東西做飲食品的奇癖,都可以從性變態的方面覓取解釋。

 古代形形 *** 的性變態

 人類的性包括生理、心理、社會三維度。性的健康正常與否,都受這三種因素的影響,而在本質上都是壹種文化現象。在某種社會文化背景的條件下,人們會認為某種性行為是正常的、允許的,在另壹種社會文化背景的條件下,人們又會認為這種性行為是反常的、不允許的。對於那些被認為是反常與不允許的性行為中,有些被認為是罪錯,如 *** 、通奸,有些被認為是變態。社會越是發展,這種區分就越是細致、嚴格。中國古代社會發展到秦、漢以後,封建社會形態得以確立,社會文化也開始繁榮與發展,對於性問題的觀察與分析也較前有顯著發展,對性變態的現象也開始有所記載,直至後世。從性變態的形形 *** ,也可以看到中國古代性文化的壹個側面。當然,衡量哪些性行為是正常或反常、變態,各個時代、各個社會、各個民族可能有不同的看法,而我們只能以今天的眼光來觀察與總結過去。

 例如上壹節所述的同性戀,在漢與魏、晉之世,社會並不認為多麽不正常;而時至今日,美國全國心理學會於1973年也通過壹項決議,認為同性戀是?非異常行為?;至於那些有同性戀傳統的民族和地區,更認為同性戀是正常的了。但是不管怎麽說,在古代中國占統治地位的看法,是以以下這些現象作為性變態,而且記載在史書以及許多野史、筆記之中的。

 文物中的性變態

 性變態

 壹、?兩性人?

 ?兩性人?是壹種生理畸形,即亦男亦女,在女人前是男人,在男人前又是女人,對此古人稱之為?人妖?,又謂之?隱宮?,俗則稱之?天閹?。據《內典》雲:

 人中惡趣有五種不男:天、豎、妒、變、半。且有五種不女:螺、筋、鼓、角、線,俱終身無嗣育。

 有人解釋?隱宮?(天閹)的五種含義:不男之?天?即天生性器萎縮,不能勃起。?豎?(或稱?捷?)是:生而為男卻是女人,反之,生為女人卻是男人;古人更雲?值男即女,值女即男?,意謂見了女人是男人,遇到男人就成女人。?妒?是所謂?似有似無?。?變?是壹半為男,壹半為女;或半月為男,半月為女。?半?則是?無異而不能?之意。

 至於?不女?,就是俗謂?石女?,而?螺?、?筋?、?鼓?、?角?、?線?,以現代醫學語言來說,就是性生理障礙,大多可用外科手術矯正之。

 這種不男不女或半男半女的?陰陽人?,在生理學上如同太監壹樣是?中性人?。日本古代這種情況也很多,叫做?二形?或?半月?。明代人則稱之為?人屙?;白話文學家則稱之為?人屎?。《萬歷野獲編》?人屙?條雲:

 人生具兩形者,古即有之。大般若經載五種黃門,其四曰:

 ?博叉半?。釋迦謂:?半月能男,半月不能男?。然不雲亦能女也。素問有?男脈應,女脈應?之說,遂具兩形矣!

 晉惠帝世京洛人有兼男女體,亦能兩用,而性尤淫。解者以為男寵大興之征,然亦不聞壹月中陰陽各居其半也。又吳中常熟縣壹縉紳夫人,亦大家女也。亦半月作男,當其不能女時,崇砧(昔時夫婦燕好時用的壹種小褥,承受 *** 時所流 *** 血水用)避去,以諸女奴當夕,皆厭苦不能堪。聞所出勢( *** )偉勁倍丈夫,且通宵不起事雲。按二十八宿中,心、房二星,皆具二形,則天上已有之,何論人世?

 《萬歷野獲編》?不男?條又雲:

 晉廢帝海西公有隱疾,漢武陽侯,樊市人不能為人。元魏仇洛齊生非男,北齊臨潼令李庶之天閹,隋大將軍楊約之為?所傷,皆是也。本朝藩王則楚王英?,亦傳聞不男,大臣則楊文襄壹清、倪文毅嶽,及近年士人閔工部夢得,俱雲隱宮無嗣息。

 《癸辛雜識》則記載了有個軍事統領叫趙忠惠,他的幕僚趙參議有個婢女聰明美麗,許多官員都喜歡她,趙忠惠也是同樣,他千方百計地把這個婢女弄到手,要和她發生 *** 關系,但婢女堅拒不從。趙忠惠既氣怒又奇怪,強剝她的衣服,發現她是?兩形人?,認為這是妖異,就把她殺了。

 《子不語》卷下?石男?雲:

 石男二字,見太元經經,起來久矣。至於半男半女之身,佛書亦屢言之。近復有所謂石男者:揚州嚴二官,其貌美,而無人與狎。其谷道細如綠豆,?晝食粥壹盂,酒數杯,蔬菜些須而已。多則腹中暴脹,大便時,痛苦異常。

 又如明人隆慶二年奏牘中有:?山西男子李良雨化女?壹事。而明、清人筆記如郎瑛《七修類稿》及嘉靖王濟的《詢堂手錄》也記有公猿變母猿的事。蒲松齡的《聊齋誌異》對狐貍精的描寫,可能也在壹定程度上反映出生活的現實:舊傳:貍有兩體,其年久者能變幻惑人。遇男則牝,遇婦則牡。今京師有此妖,或壹家中內外皆為所蠱。各自喜為佳遇,然實同此獸也。狐與貍又各壹種,而世多混稱之。

 變性者混入宮廷,史料較多,尤其是易服變性有時還被傳為美談。如《晏子春秋》記載:?靈公好婦人而為丈夫飾者,國人盡服之。?《宋書?五行誌》記:?魏尚書何晏服婦人之衣。?《北齊書?元韶傳》言文宣帝?剃韶須髯,加以粉黛,衣婦人服以自隨。?王嘉《拾遺記》雲:?漢哀帝董賢更易輕衣小袖,不用奢帶修裙?,也是穿女人的衣服。至南朝梁、陳時,由於壹些男子經常沈湎於女色,壹些男子居然?熏衣剃面,傅粉施朱?。到了明代易服變性的?人妖?更普遍地公開化,可能是由於男色盛行之故。因此戲曲院本中如徐渭有《女狀元》,王媼德《曲律》中更有?男皇後?,搬演於戲臺之上。

 古人不管男扮女還是女裝男,都稱之為?人妖?,如《南史?崔慧景傳》:?東陽女子婁逞,變服詐為丈夫,此人妖也。?此外,如《幹?子》壹書中的孟嫗,《玉堂閑話》中的白項鶴,都是易服變性的?人妖?。古人對?人妖?是鄙斥不屑的,如《荀子?非相篇》指斥:?人妖?雲:?美麗佻冶,奇衣婦飾,血氣態度,擬於女子。?韓愈的《辭唱歌》也斥罵?人妖?說:?豈有長直天,喉中聲雄雌?君心豈 *** ,君豈是女兒!?

?

 對於以上所述?人妖?現象,從我們今天的觀點看來,情況並不相同,應作具體分析。太監以及太監娶妻現象,是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的畸形產物,應予徹底否定;至於不男不女、亦男亦女的?陰陽人?,是性生理畸形,應予醫治;至於易裝,目前女著男裝,社會壹般不以為非,如在日常生活中男子愛著女裝,那就是壹種性心理變態(稱之為?易裝癖?),就需要加以矯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