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共分三卷,載有365種藥物。分為上、中、下三類,其言簡意賅,成為中醫理論的精髓。
2015年8月,《全圖神農本草經》英譯本由外文出版社出版。這本書的譯者和註釋者安德烈先生和夫人是漢學專家,翻譯出版了許多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書籍。著名花鳥畫家劉景增先生在本書中創造了許多前人未曾涉足的物種意象,大大增加了傳統花鳥畫的物種,對新物種繪畫的實踐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這本書的畫法不局限於影子的樣子,突破了明清以來藥物標本畫法的束縛。這些繪畫包含了大量與這壹物種相關的詩歌、史料和其他中國古代文化信息。讀者可以細細品味那些耐人尋味的精彩畫面。
中醫發展的歷史作用
《神農本草經》的歷史地位不可低估。它系統地總結了東漢以前零散的藥學知識,包含了許多具有科學價值的內容,為歷代醫家所珍視。而且長期以來作為藥學著作的編纂體例使用。作為中國第壹部藥理學專著,其影響是深遠的。本經首次提出了“君、臣、佐、使”的方劑理論,為後世所用。有序的例子(或前言)自成壹卷,是書的總論,總結了13藥學理論。
《經典》的出版對中國藥學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歷史上幾部有代表性的本草,如《本草經註》、《新修本草》、《證候本草》、《本草綱目》等,均源於《本經》,並有所發展。藥物之間的關系也是藥學的壹把鑰匙,《本經》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則在千百年的用藥實踐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藥物之間,有的* * *可以互相幫助,發揮更大的作用,有的甚至比單獨使用強好幾倍;兩種藥物相遇,壹種會降低另壹種的藥性,所以很難發揮其作用;有些藥物可以減去另壹種藥物的毒性,常用於加工毒性藥物或限制處方中壹種藥物的毒性;有些兩種藥物是無毒的,但是當它們相遇時,會產生很大的毒性,損害身體等等。這些都是醫學從業者或從事藥學研究的人員必備的基本專業知識,非常重要,甚至控制著生死的關口。我們不應該忽視壹分壹毫。
在相當長的壹段時間裏,《經典》是山本耀司學習中醫的教材,或者說是作為必讀書,被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書中對藥物性質的定位和對其功能主治的描述非常準確,其中規定的大部分藥學理論和配伍規律,至今仍是中醫重要的理論支柱。對於現代中醫臨床而言,《本經》的論述仍然具有非常堅實的權威性,同時也成為醫學工作者案頭必備的參考書之壹。
開出藥物的劑型。
《經序》認為:“藥性有丸、散、開水、酒漬、膏、煎劑,不能吃湯、酒者,須遵藥性,不可違規。”在這裏,壹方面反映了2000年以前中藥劑型的成就,另壹方面也反映了藥物劑型的研究經驗和應該用哪些劑型,如小石“煉為膏”,術“作煎餌”,茺蔚子“作浴湯”(外用洗液),葡萄“作酒”,白芷“作面脂”,牛角、牛角。本文既談藥物的炮制方法,又說明不同的藥物在具體應用中應采取不同的劑型,才能更有效地發揮其治療作用。對中醫只以湯入藥的現象有很大的批判價值。
客觀評價藥物治療效果
《神農本草經序》認為“欲治其病,先察其源,待其病機,五臟不虧,六院不竭,血脈不亂,精神不散,則須服藥治之。”如果病已經成了,妳可以得到壹半的治愈。病已過,生活將艱難。“在這裏,首先告誡人們,有病必須早治;其次,強調疾病治愈與否不能完全依賴藥物的作用,主要是機體的防禦功能和機體固有的驅邪能力,以及在藥物幹預下的疾病康復能力。
重視藥物的辯證應用
《神農本草經序》提出“以熱藥治寒,以寒藥治熱,食而不食,吐藥,鬼毒,瘡毒,風濕以風濕藥,各依其需。”這種語言既突出了辨證論治和用藥的主要思想,又提示在辨證論治和用藥的前提下,要分清疾病的性質(寒熱),分清病因,因癥施治(如“飲食不必”、“風濕”),分清疾病的輕重,根據病情的輕重而用藥(如“鬼傳病”、“毒致”等都是重危病),還要分清身體的疾病(。前者用“瘡藥”“風濕藥”,後者用“毒”。如果我們看壹下書中365種藥物的功效和適應癥,也可以發現,書中根據不同的疾病給出了不同的藥物,如內科疾病、婦科疾病、外科疾病、五官疾病、皮膚病等。這些內容充分體現了辨證施治的思想。
註意用藥時間與療效的關系
《神農本草經序》認為:“胸膈以上者,宜先服藥;如果病在腹部以下,先吃藥再吃飯;四肢脈絡有病者,宜空腹而丹;骨髓有病者,當飽而夜之。”這說明本書作者在總結前人用藥經驗的基礎上,認識到了用藥時間與藥物療效的密切關系。
實踐“醫學有陰陽”理論的價值
《內經》最早提出“醫學有陰陽”的理論,本經將這壹理論付諸實踐。所謂“醫學有陰陽”的含義很廣。如果僅從植物藥和礦物藥分陰陽的話,礦物藥重而主,屬性為陰,而植物藥輕而清,屬於陽。就植物藥而言,用其花、葉、枝入藥者多為陽,用其根、幹者多為陰。如果把藥物的深層內涵分為陰陽,那麽“陽即氣,陰即味...陰味出於下竅,陽味出於上竅。厚味為陰,薄味為陰陽。厚氣為陽,薄氣為陽之陰。濃味是宣泄,淡味是宣泄。氣薄則泄,厚則熱。”“氣味辛甘,苦溢成陰”。詳情請參考蘇文的陰陽學說。
藥物有酸、鹹、甜、苦、辛。
經典序言中所謂“藥物有酸、鹹、甜、苦、辛五味”的本義,是指人們所能嘗到的藥物的真實味道及其對人體氣血陰陽的作用。毒品的真正味道不止五種。由於受事物五行分類理論的影響,自古以來藥物的所有味道都被歸入五味之中,澀味被附加在酸上,微甘被附加在甘上,按藥物的五行分類。
藥物“有寒熱寒四氣”
這部經典中提到的藥物是“寒、熱、溫、涼”。四氣,即四性,是藥物或食物的寒、熱、涼。相對於人在味覺上所能感知到的五味,四氣屬陽,五味屬陰,也就是說蘇文陰陽學說中的“陽為氣,陰為味”應該像壹幅大圖。事物的陰陽屬性是可以劃分的,“陽中有陰,陰中有陽”,所以藥物的寒熱涼屬性可以進壹步劃分為陰陽。溫熱為陽,涼涼為陰。炎熱多於溫度,寒冷非常於涼,這只是程度上的差別。溫藥有溫、溫、熱、大熱等不同數量級;感冒藥有不同的量級,感冒、小寒、感冒、重感冒。如果冷、熱、冷在性質上沒有明顯的區別,那麽性質就是用“平”來標定的。
認為該藥“有毒無毒,應酌情考慮”
《經典》序言中的“有毒無毒,考慮其適宜性”是指臨床用藥時,必須熟悉哪些藥物有毒,哪些藥物無毒。毒性藥物,毒性的大小和程度等等,然後根據臨床實際情況,考慮使用藥物。
認為醫學有“七情和合”
經典序言認為,藥“單線,互需,互使,互恐,互惡,對立,互殺。”所有這七種情緒都是相互結合的。“這就是藥物配伍理論中‘七情和合’的來源,指的是藥物配伍中的特殊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