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明初寫的古籍晦澀難懂。

明初寫的古籍晦澀難懂。

竟陵派是明末的壹個文學流派。其創作風格主要是:刻意雕琢文字,求新求異,語言屈折,形成艱澀晦澀的風格,壹般人很難讀懂。

竟陵派形成於明末,代表人物有鐘惺、譚。因為兩人都是竟陵(今湖北省天門市)人,所以後來被稱為竟陵派,也稱竟陵體或中壇體。竟陵派的出現有其獨特的歷史因素,它出現在公安派日漸衰落的時候。某種程度上是對公安學校的壹種改進。他們不認同公安派是庸俗、淺薄、粗制濫造的話,所以提倡壹種“深沈、孤獨”的風格來改進。

竟陵派誕生初期,在壹定程度上促進了明代的文風,對晚明及以後的雜文尤其是雜文產生了巨大的積極影響。其中深受竟陵派影響的劉東成就斐然,其《帝都風光略》是竟陵派的代表作之壹。到了後期,竟陵派逐漸走向極端。其追隨者蔡、、張澤、等。,大力發展竟陵派措詞的弊端,讓人難以讀懂。

說到竟陵派,就不得不介紹壹下這個流派的代表人物,鐘惺和譚。鐘惺,字伯敬,萬歷進士,隱退谷庵。鐘惺的詩文都有壹定的水平,主要作品有《尹秀》、《玄寂》和《石懷》。譚,字友夏,壹個沒考上的家夥,壹輩子都在考,死在路上。主要作品《譚友情結集》。對鐘、譚影響最大的是《還鄉》壹詩的編選,促進了他們文學思想的發展,壹時風行,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