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莊子古籍壁紙

莊子古籍壁紙

唐玄宗封莊子為華南真人。

所以它被稱為南華真鏡。

“華南”起源考

楊·

賈島《病》詩:“燈下南華卷,當愁除,是酒杯。”蘇軾《曼方婷歸Xi》:“已去矣!當我的生命走到盡頭的時候,我壹開始什麽都沒做,也沒有落下。我聽了兒子的話,就不想學華南了。”“南國”壹詞指的是《莊子》壹書,後者指的是莊周。但是,不知道莊子的“南中國”這個名字是什麽時候起的。

據馬端臨考證(卷211)說:“(莊子·唐史號·南華真經。”①李殊還解釋道典中雲《南華真經》:“唐代稱莊子為南華真人,故莊子書號為《南華真經》。”②《漢語大詞典》(1卷,895頁)將南華解釋為南華真鏡的簡稱,將南華真鏡解釋為莊子的簡稱,始於唐代。(3)《辭源》(修訂版)解釋《南華經》:“亦稱《南華真經》...唐代陸德明的經典詮釋雖尊老莊為經典,但並無‘南中國’之稱。直到唐天寶元年二月,莊子被稱為‘南華真人’,他的書才被尊為‘南華真經’。參見唐·姚輝《五十雜記》和《舊唐書·玄宗紀》。”④

查《舊唐玄宗書》(卷十):“天寶元年二月,丙申、莊子、宣彤、列子、徐沖、庚桑子、徐棟,其四子所書,改真經。”(5)而《唐·姚輝尊道》(卷五十)則說:“天寶元年二月十二日,莊子被追授為華南真人。這本書的作者是、列子和耿,應該放在中間討論和討論。到了2008年3月19日,宰相李等人稱莊子為華南真人,真人,列子為真人,更桑子為真人,其莊子、、列子、更桑子。⑥

顯然,上述學者認為莊子的《南華》,或者壹個南華真人,稱其書為《南華真經》,是從唐代開始的,或者確切地說是從天寶元年開始的。它們依據的是《舊唐書》和《唐姚輝》的記載,把華南當作莊子是正確的。但他們認為這壹稱謂起源於天寶元年之後,並不準確。

事實上,在天寶之前,就有《莊子·南史》的記載:

初唐四傑之壹的楊炯,在《原州拜泉縣令李俊墓碑》中寫道:“被玄黃再造,日月復出,卻成而不活,故隱退。華南也是老師,我新家便宜;東方人才也卑微。”⑦這裏的“南中國”指的是詩人高宗、武侯時期(公元650- 693年後)的莊子,《舊唐書·楊炯傳》中記載“(楊炯)住府,進士亭多,皆以書名,使其遠近皆笑。沒有官方。仲宗即位後,與老廖追贈寫了《郎》卷八。它表明,當唐中宗登基時(公元705年),楊炯已經不在人世。天寶元年是公元742年,所以可以看出,在天寶元年之前,就有莊子“南中國”的稱號。

又在敦煌寫論文,P?2390年,丟失的道經中有八處“南華論”的語錄,出現了* * *篇,摘錄如下:

(1)南國談雲:“邪道隱真嗎?邪惡是隱藏的,是非的嗎?難道道之惡不救而去?留著有什麽惡?道隱於小功,言隱於大榮。”

(2)南華論壇:“天地與我共存,萬物與我為壹。既然是壹個,那還有什麽意義?現在是其中之壹了,是不是就無語了?壹加壹等於二,二加壹等於三。自然,在以前,我不可能是偶然得到的,但是情況都是對的!所以也就沒啥事了,以至於是三,形勢自給自足!什麽都不合適,因為已經是了!”

(3)南國談雲:“靜陰合壹,動陽同波。先不為福,先不為禍。感覺要跟著,逼著走,逼著開始。”

(4)南國曰:“有始者有之,無始者有之,無始者有之,無俄者有之,未知之果有之。”

(5)南國雲:“上無壹物,下無壹物,下與上同。如果妳是在同壹頁上,妳不會是壹個部長。底中有物,頂中有物,與底同。”

(6)南國雲:“對壹個人來說,沒有自我;對壹個信奉上帝的人來說,沒有工作;對壹個聖人來說,沒有名字。”

(7)華南雲上:“問壹個問題,幾乎沒有開頭。”如果妳問壹個問題,妳不知道。雖然問了,但沒聽說過陶。道中無問,問了也無答。"

(8)南國談雲:“不知為知乎,知之為不知,知之為不知也。”

隋書《經籍誌》:《論華南》,25卷,梁匡撰,30卷此外,《舊唐書·經籍》和《新唐書·藝文誌》被梁匡寫成《莊子·南遊仙三十卷》。可見,到了唐代,南國之論改為南國之仙莊子之論。但此後的《宋史》、《藝文誌》、《崇文總目錄》均未收錄,也未收入道藏。大概,這本書死於宋代。引自《敦煌寫本》卷P.2390,從中可以略知此書。比較尚潔和莊子的引文,其中(1),(2),(4)出自莊子的齊物論,(3)出自莊子的刻意篇,(5)出自莊子的天道篇,(6)出自莊子的逍遙篇。以上引文中,除了少數與通俗版《莊子》略有出入的文字外,壹般都是《莊子》原文。由此可知,《南華論》是關於莊子的,《論》是梁匡對莊子的評論或闡釋。可以肯定的是,P.2390《道經失傳》引用的“華南論韻”出自梁曠《華南論》壹書。可見“南中國”的名稱出現在南朝的梁朝。

以上兩種史料表明,《莊子·南中國》應不晚於南朝梁朝。

註意:

(1)馬端臨《文學通考與經學通考》,北京中華書局1986,1733頁。

②李叔桓《陶靜詞典》,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149頁。

③《漢語大詞典》,漢語詞典出版社,1990,第1卷,第895頁。

④詞源學(修訂版)(1-4卷合訂本),商務印書館1987,2313頁。

⑤劉紹等《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1975,第1卷,第215頁。

⑥文遠葛斯《Ku全書》,臺北商務印書館1986,第607卷,第646頁。

⑦《全唐雯》,北京中華書局,19834,卷194,1965。

8第15卷第5003頁註4。

⑨黃敦煌寶藏,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卷120-179+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