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唐鼎元的主要經歷

唐鼎元的主要經歷

唐鼎元

唐定遠(1920 May 12—2019 June 3),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人,物理學家,中國半導體和紅外學科奠基人之壹,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1942湯定遠國立中央大學物理系畢業後留校任教;65438-0948年赴明尼蘇達大學物理系學習,同年轉入芝加哥大學物理系。1950年獲得芝加哥大學物理學碩士學位;1951回國後,在中國科學院應用物理研究所工作,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1957加入九三學社;65438-0964年調入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歷任副所長、所長、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紅外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1991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002年獲賀亮合力基金科技進步獎。

唐鼎元參與並指導了矽太陽能電池、高能粒子探測器等光電器件的研制;研制了硫化鉛、銻化銦、摻汞鍺、碲鎘汞等各種紅外探測器的材料和附件。

中文名:唐鼎元

國籍:中國。

出生地: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

出生日期:1920年5月12日。

死亡日期:2065 438+2009年6月3日

職業:教育科研工作者

畢業院校:美國芝加哥大學

主要成果:1991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代表作:光電器件與紅外輻射加熱技術導論。

角色的生活

1920年5月12日,湯定遠出生於江蘇金壇。

1930年秋,唐定遠進入縣城上小學五年級。我只學了壹年,但是因為農村的特大洪水,我休學了。

1932年春,唐定遠到縣城上中學。初中畢業後,我考上了無錫師範學校,讀了兩年。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湯定遠和同學們靠沿路乞討走到武漢,住進了難民收容所。

1938年4月,被國民黨教育部收留,分配到國立四川中學師範部繼續學習。只學了三個月,7月師範系畢業,留校等待分配。然後考上了國立中央大學物理系。

1942,湯定遠從國立中央大學物理系畢業後留校任教。

1948年3月,湯定遠赴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物理系學習,同年轉入芝加哥大學物理系。

1950年,湯定遠獲得芝加哥大學物理學碩士學位。

1951年,唐鼎元回國後在中國科學院應用物理研究所(1958年更名為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工作,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

1957年,唐鼎元加入九三學社。

65438年至0960年,湯定遠在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工作,期間還擔任中國科技大學教授、半導體教研室主任。

1962,唐定遠晉升研究員。

65438-0964年,湯定遠調任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歷任副所長、所長、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紅外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

1991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院士)。

2065438+2009年6月3日,湯定遠在上海逝世,享年99歲。

主要成就

科研成果

湯定遠在芝加哥大學讀書時,在該校高壓物理實驗室工作,在A.W.Lawson教授的指導下研究高壓相變,他使用金屬鈹(Be)作為高壓容器,在高壓下通過鈹容器研究X射線拍攝的樣品粉末衍射圖像。湯定遠在工作中發現,金屬鈰(Ce)的晶體結構在高壓下(約12kbar)常壓下仍保持面心立方,但其體積突然發生了16.5%的變化。在原子周期表中,鈰是鑭系稀土元素中第壹個具有4f態的元素,壓力的影響可以解釋為4f電子被“擠壓”到空的5d態——壹種新穎的相變。這壹成果引起了兩位諾貝爾獎獲得者P.W.Bridgman和L.Pauling的註意,後來他又研制出壹種金剛石高壓容器,獲得了25千巴的壓力。獲得碩士學位後,唐定遠繼續做博士論文工作,研究方向是利用這種新型高壓容器研究碳酸鈣(CaCO3)的相變。

1956下半年,湯定遠在物理所半導體研究室進行了鍺的區域提純,測量和研究了鍺光導的光譜分布。用表面復合速度定量解釋了鍺光導光譜分布的形狀,並提出了研究表面復合速度的方法。實驗證實了表面復合在光電過程中的作用。1957年,他在民主德國舉行的固體物理學國際會議上宣讀了研究成果。

從1958到12,唐定遠帶領科技人員從事硫化鉛紅外探測器的研發工作,研制出性能優異的硫化鉛紅外探測器。同時建立了壹套測試設備,包括黑體響應度、噪聲光譜和光譜響應。這個測試系統後來成為中國建立紅外探測器實驗室的典範。在此期間,湯定遠等人還編撰出版了《紅外光電探測器及其材料》壹書。

1978後,唐定遠預言了碲鎘汞紅外探測器在未來紅外技術發展中的重要性,並帶領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科研組對碲鎘汞晶體材料、器件和物理性質進行了全面系統的研究。

1985後,唐定遠參加了紅外輻射供暖技術研討會。知道了我國發展這項重要節能技術遇到的壹些問題,他寫了壹本科普書《紅外輻射供暖技術》,闡述了輻射供暖的基本原理。

1999年,唐鼎元的16項成果被國際權威科學手冊《Landolt》收錄。Boernstein:數值數據與函數關系科學技術III/41B(德國施普林格出版社)。

到2014年4月,湯定遠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內容涉及碲鎘汞半導體的能帶參數、光學常數、雜質缺陷、材料物理、器件物理等。此外,他還主持撰寫、編寫和出版了12部科技專著和科普書籍。

出書

期刊論文

唐定遠,高國瑜。表面復合速度對鍺光電導光譜分布的影響(I)。科學通報,1957,2(8):238-239。

唐定遠,鄭國震人。窄帶隙半導體。物理,1983(4):196-205。

唐鼎元。紅外探測器的發展現狀。激光和紅外,1991(1):5-11。

唐鼎元。紅外物理和紅外技術。物理實驗,1992(4):153-159。

唐鼎元。紅外探測器的發展。中國科學院學報,1993(1):57-58。

唐鼎元。對沙坪壩時期壹項研究工作的回憶。物理,1994,23(10):0-0。

唐鼎元。關於中國紅外技術發展的壹些回憶。紅外技術,2000(1):2-7。

唐鼎元。世紀之交的光電子技術與產業。激光與紅外,2001,31(2):67-70。

唐,楊,張,等。釔鋁石榴石和透明陶瓷的特性。合金雜誌。化合物,2015,639:244-251。

截至2014年4月,唐鼎元先後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三等獎,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壹等獎、二等獎、三等獎,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壹等獎、二等獎,中國科學院重大成果獎,上海市科技二等獎。

人員培訓

唐鼎元認為,對於壹個科研工作者來說,要想做好科研工作,做出成績,首先要對自己所從事的科學技術有非常濃厚的興趣。他之所以進入這個領域,是因為壹開始就有強烈的興趣。其次,對於研究工作要有明確的目標,不能淺嘗輒止,不能害怕失敗和困難。這些是最起碼的精神。在研究方法上,首先要仔細了解科學技術各方面的關系,其次要了解和掌握國際前沿,這壹點非常重要。最後,研究工作應註重結果。

截至2008年3月,唐定遠已指導培養博士9人,碩士30余人,劉坤65438-0999畢業論文《窄帶隙半導體光電性質及二維特性研究》被評為全國優秀博士論文。三次入選中國科學院“優秀導師”。

榮譽表彰

社會公益服務

唐定遠也是上海科技大學的教授和技術物理系系主任。曾任《紅外與毫米波雜誌》主編,《應用科學雜誌》副主編,中國光學學會副理事長,上海物理學會副理事長,上海紅外與遙感學會副理事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委員,九三學社第六、七屆常委、第八屆委員,第七、八屆中央委員。

性格評估

唐鼎元在將半導體紅外器件成功應用於中國探測和空間遙感方面做出了開拓性的貢獻。(中國網評)

唐定遠發起並參與研制成功十種光電器件和紅外探測器,部分已應用於衛星、軍民兩用高技術裝備,為我國“兩彈壹星”研制做出了突出貢獻。(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審核)

唐先生壹生的核心精神是報效祖國。他給國防科委領導的三封信,直接推動了我國紅外技術的發展。在他心目中,唐先生也是壹位敢於創新、善於創新、始終工作在科學前沿的科學家。他對科學的敏感和對攻關方向的準確把握,使理工學院趕上甚至超過了國際同行。在唐先生的心目中,他始終把工作放在生活的第壹位,把科研作為人生最大的樂趣。學習唐先生,就是學習他的精神,從而激勵自己,求實創新。(2015,在湯定遠院士學術思想研討會暨95歲壽辰慶典上,中科院院士儲俊浩點評)

性格影響

5月15,12日上午,湯定遠院士學術思想研討會暨95歲壽辰慶典在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舉行。參加人員有唐鼎元先生的“四代”學生、同事和兄弟單位代表。會議由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副所長戴寧、丁磊主持。會前播放了唐鼎元先生的紀錄片《榮譽使命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