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在“平天下治國”的主題下,詳細地進行了以下內容:壹、君子有禮貌之道。二、民心的重要性:得民心則得國,失民心則失國。三、美德的重要性:美德是財富的終點。四、用人問題:仁者愛人,惡人先告狀。5.義利問題:國家不是受益於利,而是受益於義。
所謂“寬恕”與上壹章強調的“寬恕”是壹脈相承的。如果說“寬恕”重在“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壹方面,那麽“為人之道”則重在以身作則的示範作用。比如孔子對嵇康子說:“統治者之德如風,人民之德如草。只要風吹在草上,草必然會隨風飄落。”(《論語-顏淵》)天下流行,上線有效。關鍵是看妳說什麽,倡導什麽,做什麽。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領導者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所以,執政治國的人,壹定要有“為人之道”。
古往今來,民眾支持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然而,盡管啟蒙運動毫無疑問,但歷史往往被當局遺失,被外人看到。所以會有改朝換代,改姓,掌權者“為天下”。
德性是儒家反復記載和強調的中心問題之壹。本文通過對美德和財富這壹對的比較,提出了“美德是財富的基礎”的觀點。雖然從儒家治國的總體方略來看,也有壹些強調經濟基礎的思想,如“先富而後教”(論語——魯茲)、“有恒者有恒”(孟子——膝公),但總的來說,都是重精神而輕物質,重德而抑之。
正因為“德是富之本”,德在治國平天下中起著第壹位的重要作用,所以就涉及到壹個用人的問題。在用人問題上,德也是第壹,才是第二。關於這壹點,大學不厭其煩地引用了《尚書——秦時》中的壹段話,說明壹個人即使沒有才華,只要心胸寬廣,能容人,也是可以重用的,“宰相肚裏能撐船”。相反,即使妳很有才華,如果妳嫉妒人才,容不得別人,那也是有害的,也是不能任用的。所以“只有仁者,才能愛人,才能惡人。”執政治國的人壹定要有識別人才的能力。
與“道德是財富的基礎”密切相關的另壹對範疇是“利”與“義”的問題。
為了厘清“利”與“義”的關系,大學提出了“生財之道”的觀點,即生產的人多,消費的人少;生產的人勤奮,消費的人節儉。這是壹個非常豐富的經濟學討論,通俗易懂,毋庸置疑。值得我們關註的是下面兩句話:“仁者用金錢發財,不仁者用自己的身體發財。”“用錢發財”的人,把財產看成是身外之物,所以可以幫助別人修身養性。就像著名的列夫·托爾斯泰壹樣,解散農奴,實行自我禁欲,實現良心和道德的自我完善。“自己發財”的人,愛財如命,遵循“人死為財,鳥死為食”的原則,不惜以生命為代價斂財。或貪贓枉法,或鋌而走險,或貪婪吝嗇,如巴爾紮克的葛朗臺,尼古拉·果戈理的潑希金斯等等。都說“最後只恨相聚,長時間閉眼。”(《紅樓夢——壹首好歌》)所以,不如“發大財”,超然物外。
總的來說,這壹章是全篇的集大成,內容豐富,包含了儒家的許多重要思想。我們會看到這些思想在《中庸》、《論語》、《孟子》等儒家經典中被反復討論和發展。
要解釋這部儒家經典,首先要了解孔子說這句話的時代和政治制度。孔子(551年9月28日至479年4月28日,11年)名叫仲尼,英文為孔子,Kung Tze。他是中國春秋末期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創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春秋時期有兩個重要的政治制度,壹個是宗法制度,壹個是西周繼承下來的封建制度。所謂分封制,即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商後,基本控制了商朝原來的統治區域,並征服了周圍的許多小國。然而,如何牢牢控制東部的廣大領土,成了武王面臨的嚴峻問題。因此,他采取了“分封親族,以諸侯篩周”的政策,即分封同姓親族和英雄、謀士、盟主建立諸侯國。這些諸侯國成為統治壹方土地的據點,也起到了保衛周王室的作用。據史料記載,當時有800多個諸侯國。諸侯等級分為公、侯、伯、子、公五類。
周王室被稱為國王和天子。《詩經·瀟雅北山》記載:“遍天下,是王之地,統領之地,是王之臣?”就是這個意思。
省長叫國家,領導叫男人,比如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
諸侯之下有家族、宗族,首領稱為卿、大夫。比如歷史上著名的漢、趙、魏“三族分晉”的故事就講了這個意思。
詳情如下:
周王室→王,天子→天下
↓ ↓
侯→公→→→→郭。
↓ ↓
家族→清,大夫→→→家族,宗族
上圖是世界,國家,家庭壹目了然。因此,“修身、治國、平天下”的正確解讀應該是:
培養自己的(道德)品格
簡單來說就是提升自己,規範行為。
齊家:
就是管理好壹個家庭,成為宗族的楷模,學習的榜樣。
治理國家:
是治理壹個小諸侯國,不是我們現代的國家。要知道,古代的諸侯國是對周王室負責的,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國”。
夷平世界:
是安撫天下百姓,讓他們豐衣足食,安居樂業,而不是武力平定天下。
古欲明顯優於世者,先治其國;如果妳想治理妳的國家,妳應該首先把妳的家人聚在壹起;要想家人團聚,先修身體;欲修身,先正心;要想正確,先真誠;要真誠,先要知道,要知道風格。物盡人皆知,人盡皆知而真誠,真誠而正直,正直而正直,訓練有素而儀表堂堂,儀表堂堂而治理有方,儀表堂堂而治理有方。
以上討論需要通俗清官來解釋:這裏的事指家務,這裏的事指規範和規矩。
正義十三,非理性十五:講的是兄弟吵架,去縣衙做個判決。縣官裁定,打十三板是對的,打十五板是不合理的。
(問:為什麽被打?回答:家庭糾紛有理,以後還會有理?自然自己解決,以後家庭能不和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