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菩薩自呈,賜其七色寶石,故稱此地為觀音先生聖地。佛經上有壹種說法,觀音住在南印度普陀羅家山,因為那裏叫島。唐朝十二年(858,五代梁二年,916),日本高僧慧萼(作品)在五臺山造像。回國時,乘風渡舟,未能進入普陀山,卻將塑像留在安開元寺(今稱“拒上觀音寺”)。自北宋以來,此山盛行觀音信仰,寺院逐漸增多,僧人雲集。元代《布拖羅家山傳》只提到了寶陀寺、陰超洞、山財洞、盤陀石、三摩地、鎮西庵等,可見寺廟不多。南宋紹興元年(1131),普陀山佛教劃歸禪宗。明、清兩代,寺廟相繼而建,但清代有三座寺廟,70多座安堂,100多座毛鵬。
相傳,唐朝鹹通年間,壹位名叫華匯的日本僧人來到中國,遊歷了許多名山大川,朝拜了許多古剎。這壹天,他風塵仆仆,大步登上中國第壹佛教勝地五臺山。五臺山是個好地方,有靈巖、古松、建水、百花。寺廟隱現於深山老林之中,十分幽靜。華匯與五臺山方丈壹起讀經講法,參禪下棋,成為永不回頭的朋友。觀音的生日是農歷二月十九,出家是九月十九,出家是六月十九。
南海觀音傳說:
壹天,在大殿的後院,華匯看到了壹尊檀香木雕刻的觀音菩薩。佛像安詳逼真,眉清目秀。華匯站在觀音佛像前,看了又看,贊了又贊,連住持叫他吃飯都沒聽見。方丈見此,問:“法師對這觀音佛像有何看法?”
華匯連連稱贊:“好,好!我這麽老了,這是我第壹次見到道!這尊佛像雕刻精美,雕刻出了觀音大師的風範。多麽大慈大悲的活菩薩啊!”
方丈見他愛不釋手,笑道:“師父若喜,我就送給妳!”
華匯壹聽,連忙雙手合十。他帶著觀音佛像,上天入地,打算回日本建壹座寺廟,供養日本眾生朝拜。
華匯離開五臺山,又遊覽了九華山,最後從五臺山下來,從陵江口起航回家。
這壹天,當船到達普陀山的洋面時,突然刮起壹陣大風,把船刮得東倒西歪,掉頭就走。華匯別無選擇,只好將船駛進普陀山的壹座小山,拋錨起航,壹直等到強風平息。
第二天,風平浪靜,華匯起航了,但是就在船駛出山的時候,海面上突然升起了壹團灰色的煙霧。煙越升越高,像壹個簾子,正好掛在船頭前,擋住去路。華匯驚訝地站在船上,擡起頭來。頭頂上有壹片藍天。環顧四周,煙霧的兩邊是清澈明亮的大海,所以華匯不得不掉轉船頭,繞著煙霧向前航行。但帆船向左航行,煙向左飄;帆船向右航行,煙飄向右邊。船在海上繞了壹圈,最後回到普陀山的洋面上。華匯認為沒有辦法了,所以他不得不再次駛入山區,起錨起航,等待煙霧消散。
第三天早晨,紅日從海上升起,光芒萬丈,光芒四射。華匯走進小屋,擡頭望去,只見彩雲中央,有壹座高聳的彩拱,仙女身上閃爍著寶石的光芒。他高興得雙手合十,立刻起航了。奇怪的是,船剛出山,天上的奇觀突然消失了,烏雲遮住了太陽,海風掀起了巨浪。華匯很著急。想想吧。這裏已經耽誤好幾天了,壹直這樣。什麽時候可以邀請觀音回日本?這風這浪算什麽!起航!趕緊起航!
華匯讓船夫把船駛出山,迎著風浪向前航行。風越來越大,浪越來越大,但華匯的心並不慌亂,他的意圖並不混亂。他穩穩地站在船頭,搶著念佛。雖然風浪逐漸平息,但帆船還沒航行多遠就突然停了下來,仿佛生了根,進退不得。他低頭壹看,只見海上漂浮著荷花,帆船被團團圍住。華匯大吃壹驚,心想,帆船壹次又壹次地被風浪所阻擋。今天,鐵聯鎖船。是因為觀音大師不想去日本嗎?他回到船艙,跪在觀音佛像前祈禱道:“如果日本的眾生都看不到佛陀,我壹定會按照大師所指的方向,再建壹座寺廟來供養我的佛陀。”
話音未落,只聽“轟”的壹聲,壹只鐵牛從海底鉆了出來。當鐵牛向前遊的時候,她吞下了鐵蓮花。不壹會兒,海洋上出現了壹條通道,剛好能通過壹艘帆船。帆船跟著鐵牛,沿著這條航道前進。很快,又是“轟”的壹聲,鐵牛沈入海底,海洋中的鐵蓮花消失得無影無蹤。華匯看了看,原來帆船回到了普陀山的壹座山上。
雲開霧散,天氣晴朗,太陽高高地掛在天空。這時,壹位漁夫從山上下來,對華匯說:“這些天來,我親眼目睹了壹切。妳不能離開。走之前請到我家住幾天!”
華匯看出了他的熱情,同意了。手裏拿著觀音佛像,跟著漁民上了普陀山,看了看。但在閃閃發光的沙灘上,潮起潮落;四周是郁郁蔥蔥的山峰,還有壹望無際的海洋。早上看日出,晚上聽潮聲,真的和五臺山不壹樣。他想,既然觀音菩薩不想去日本,就在這裏建壹座廟,讓觀音菩薩定居普陀山!周圍的漁民聽說要建寺廟,都來幫忙。不久,壹個小安堂誕生了。
安堂已經建好了,佛像已經供奉好了,所以華匯會日夜向他頂禮膜拜。此後,這尊檀香雕成的觀音菩薩壹直留在普陀山。那個小安堂不肯去觀音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