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的明月,本名石月,筆名取自“明月當時在,已作彩雲歸來”。現實中,他就是石月。他有自己的工作。工作之余,他是當年的明月,寫作,穿梭於歷史的時空。石月之所以不想用真名,是因為他不想揚名立萬,不想光宗耀祖。他認為自己只是壹個發言人。主持人問石月為什麽不辭職專心寫作。石月答道:“當興趣變成工作時,興趣就消失了。”我想這也適用於我。我喜歡寫作和古詩詞,但是選專業的時候沒有考慮文學。我覺得寫作簡單純粹,不是因為錢,不是因為名利,只是因為我心裏最喜歡的壹點。
石月說,幽默的是他,不是歷史。歷史很沈重,因為歷史沒有美好的結局。這也是壹個人的悲劇。再厲害,再囂張,再囂張,他都會死,壹頁就翻了無數人的壹生。這裏引用楊慎的詩,可以說明壹切:長江滾滾東流,浪濤淘盡英雄,成敗空,青山依舊在,晚霞幾度紅。白發江上漁樵,慣看秋月春風,壹壺濁酒快樂相逢,古今多少事,皆付笑談。
至於讀書,他壹直遵循壹個規律,那就是勇往直前。石月的同學說很少見到他,即使是吃飯時間。他就像壹個仙女,他找不到這個人。其實那時候他在自學或者讀書。他經常壹個人看書到十壹點,路上空蕩蕩的,只聽見自己的腳步聲。他說,他沒有感到被排斥和孤獨,因為他可以通過不斷地閱讀來了解這個世界。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有很多選擇。最低的是溫飽,然後是利益。名利和權力是利益之外的,智慧是壹切之外的。所以,除了鉆研歷史,石月的閱讀面很廣。他學法律,看歷史最多,對量子物理,精神病理學等等感興趣...他說,知道的越多,就越能明白,只有智慧和知識才能讓自己內心強大,對世界有足夠的認識,就不會感到害怕。再小的人,打開書都能看到海。壹本書讀到壹定程度,總會溢出來,就像往罐子裏裝水壹樣。石月每天讀書寫字。即使在他的書暢銷,知名度大幅度提高之後,他也沒有改變。他說,只有這樣做,妳才能提醒自己,妳沒有變。壹天不做,就會覺得懈怠。
更讓我感動的是石月父親對石月寫作的態度。他在報紙上看到了他兒子的報道,他沒有說他因為兒子的受歡迎程度而更加自豪,而是問他為什麽還在寫那個。他不希望兒子成功,也沒有給石月任何壓力。可能他想要的是兒子做最簡單的自己,這讓我想起了壹個故事。杜魯門總統當選後不久,壹位客人來看望他的母親。客人笑著說:“妳壹定很驕傲有壹個像哈利這樣的兒子。”杜魯門的母親同意道:“是的,但我也有壹個讓我驕傲的兒子。他現在正在地裏挖土豆。”也許這就是父母的偉大。他們不指望自己的孩子做大事,只要能平平安安,那就是他們最大的驕傲。在這裏我也想對我的父母說:“謝謝妳們,我從來沒有讓妳們驕傲過,但妳們還是把我當寶貝。”
那壹年我從明月中學到了很多。最後,我想用他的話來結束文章。妳還很年輕。妳以後會遇到很多人,經歷很多事,但妳不能失去兩樣東西,壹個是妳的理想,壹個是妳的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