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教育的意義,就神經系統結構的發育而言,早期教育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可以充分發揮孩子的潛能,提高孩子與人交流的能力。我們來看看早教的含義。
早教的意義1早教是壹種科學的教育方法,影響教育環境,教育0-6歲的孩子和0-6歲的家長。這是廣義的;從狹義上講,就是根據嬰幼兒的身心特點,運用科學的教育方法,對0-3歲的嬰幼兒進行影響和教育。
其實廣義上是0到6歲,那麽狹義上是0到3歲。這不壹樣。這兩個階段是不同的。因為0 ~ 3歲和3 ~ 6歲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差異很大。
也就是說,3歲到6歲之間的教育方式,包括壹些教育理念,應該和0歲到3歲之間有所不同。在平時的接觸中,包括我身邊很多剛有孩子的人,似乎都沒有詳細考慮過這個問題。他們覺得0到3歲什麽都不懂,可能沒有教育問題。這應該是錯的吧?這是不對的,是壹種誤解。那麽我國的早教現狀如何?
應該說我們國家的早期教育在世界上還是處於領先地位的。近十年來,現代生理學和心理學還有壹些腦科學和壹些新的科學技術來證明,0歲到3歲是壹個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然後我們也說,0歲的時候看3歲;3歲的時候要看7歲;7歲的時候,妳要做出壹生的承諾;3歲的時候要看不起小;7歲的時候要看大的。
所以我們國家從1998就開始了壹些比較規範系統的早教,所以有壹些社區,教委主辦,個人和家庭都有這方面的。所以總體來說,我們在世界上還是處於壹個比較完整的教育體系。始於1998,沒錯,始於1998。
那麽人們是從什麽時候開始關註整個世界早教的發展的呢?也就是說國外的早期教育沒有我們的系統完整,因為他們更依賴家庭教育。
在那個社會,他們的正規教育是從3到6歲開始的,現在我們已經把0歲納入了壹個早教計劃。根據北京市教育委員會的規定,到2005年,我們的幼兒教育率將達到95%,這已經被國家政府作為壹項非常重要的任務。
也就是說,其實國外的早教更多的是以家庭為導向?沒錯。在我國,從1998開始,將0-3歲的早期教育納入社會,完成社會教育。
我想可能是這麽理解的。他可能是說我們必須提前到達這裏。可能是因為社會和家庭。可能和國外不壹樣。而且從重要性來說,也就是說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各方面的能力,而這種能力是壹種潛力。
它不是壹件智力上的事情,我所說的重要性是指它是社會性的。徐老師後面會講這方面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所以從社會方面來講,我覺得我的家庭是壹個細胞。
那麽它的細胞就構成了壹個小的社會因素,然後這個因素就培養在孩子身上,這就是家庭的現狀,有很多孩子的閉門教養。就0到3歲的壹般家庭情況來說,很多都是,比如父母或者幾代人,或者保姆。就像妳剛才說的,妳覺得這麽小的孩子怎麽教育?怎麽教育?受過教育嗎?然後幹脆關上門在家餵。所以這對孩子的社會性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所以妳是說,其實我們國家在1998提出社會和家庭共同完成早教,其實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是的,要培養孩子的社會性從小就有培養,社會性是需要學習的。
家庭,社會,學校共同來完成這個孩子的早期教育,他有很多關鍵期,所以我們要重視這個早期教育。首先應該是關鍵期,二是培養孩子的基本生活能力;還有壹個就是養成壹些好的行為習慣,我覺得可以促進孩子身心的和諧發展。
早期教育的意義2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1.幼兒期是生命智能發展的關鍵時期。抓早教可以提高學習效果。
2.早期教育可以促進大腦的發育。早期豐富的環境刺激和學習機會不僅不會損害大腦的發育,還會促進大腦的發育。
3.父母在給孩子進行早期教育的同時,也學會了如何進行家庭教育,這將有助於孩子未來的身心健康和人生學習。
4.早期教育不僅能讓孩子開發大腦,還能讓孩子在壹系列親子活動和教育活動中學會面對和解決問題。讓孩子從小就知道如何克服困難,為孩子將來面對和處理學習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做好心理準備。
5.早期教育的核心是提供壹個教育和營養的環境來“激活”孩子的大腦發育和個性成長,從而為孩子未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早期教育的基本教學任務:
0到3個月,可以用黑白閃卡進行視覺訓練,用觸摸球進行觸覺鍛煉;
4-6個月可以翻身,孩子會感受到旋轉的空間;
7-9個月進行簡單的發音練習,適應對各種口味食物的手抓訓練;
10-12月爬行。記得多爬行,以利於以後感知的協調;
13-15學習站姿和踏步的語言;
16-18大肌肉鍛煉;
19-21自我認識的建立;
22-24簡單的人際關系建立初步的人際交往;
25-30自助意識的建立,如準備熱毛巾、洗臉、穿鞋、自己餵飯;
認知規則的建立對學習概念的認識按31-36分類。
早期教育的意義3早期教育的誤區
誤解之壹
對教育對象的誤解。早教不僅僅是給嬰兒的,也是給父母和照顧者的。父母和養育者不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心理素質,很容易把早教引向更大的誤區。
誤解二
對教育目的的誤解。我們在調查中發現,70.5%的家長認為早教就是提前學習英語、識字、數學。導致我國小學生厭學現象呈現年輕化趨勢,厭學率逐年上升。北京壹所小學的調查顯示,小學壹年級的厭學率在兩年內上升了7個百分點。疲憊的學者大多過早地接受知識教育,往往采取灌輸的方式。早期教育是身體、情感、智力、人格、精神的全面發展。開發智力是必要的,但學習知識不是它的目標。
誤區三
對教育內容的誤解。目的性的失敗必然導致學習內容的偏差。有些家長很早就讓孩子學寫字、讀英語、學畫畫、學鋼琴。但是看看妳身邊的小朋友,過年的時候學了十八般武藝。他們中有多少人長大後學到了東西?相反,很多孩子壹看到鋼琴就想離開。
過於緊張的幼兒教育不僅達不到預期目標,還會阻礙孩子其他技能的發展。雖然我們無法確切知道各種知識和信息是如何進入孩子大腦的,但有壹點是肯定的,那就是當孩子不開心的時候,是不可能打開記憶之門的。家長花壹個小時用提醒卡教孩子。如果孩子感到焦慮,那麽他在這壹小時裏什麽也沒學到。
誤區四
教育方法的誤區。中國人長期以來習慣於灌輸式教育。80後的父母被灌輸,無形中接受了這些模式。他們雖然反對灌輸,但也不能停止灌輸。對話和互動是早期教育的精髓。但是我們接觸的醫生家長也習慣給孩子灌輸。不是說不能填,而是不能全部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