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尚波帖書法賞析

尚波帖書法賞析

《尚波郵報》(見圖),紙質書,長25.6,寬16.6厘米。帖上有兩個古印,內容無法辨認。帖子前,有宋徽宗的薄金書,書名為《唐·歐陽詢之書》。尚波的帖曾與張翰思的棲帖合二為壹,入宋入宮,清初歸馮諼所有,刻成快雪堂帖。後轉清內府,刻於三溪堂法鐵。此貼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歐洲書墨中,除“千字文”外,其余三件墨均疑是抄本。比如陳繼儒認為《宋人書》,杜牧懷疑是臨抄。但都是推測,沒有證據。事實上,尚波帖、夢典帖、張翰思呂帖都屬於歐陽詢的“史帖”(歐陽詢記載了幾種古代人的傳記,合並為壹套,統稱為“史帖”),後來被拆,今天只剩下三帖。張翰思的《魯鐵》人物接近千子文,孟殿鐵則充滿了右軍的韻味,而尚波鐵卻獨樹壹幟。《尚波帖》筆法多折,露出壹人之紙,拿起有力之鉤,寫得篤定,字跡清晰,並顯出棱角分明的北碑和剛勁有力的的痕跡,個別筆法甚至如《石像》般折。這讓我們想起了王獻之的《二十九帖》,其中的“日”“中”兩個字也是方駿的強健。如果說比北朝晚刻100多年的《尚波帖》受到了北朝書法的影響,那麽比北朝早刻100多年的《二十九帖》呢?可見這種方疊蒼勁的筆法並不是北朝的專利。同時,這是否也表明北朝碑刻中的方筆不僅僅是手工雕刻的呢?

在帖中的“李”字,尤其是第二個“李”字,與王羲之悼帖中的“李”字十分相似,有些字還帶有“頻哀帖”的意思,說明此時已有意識地學習右軍書法。這篇文章沒有註明日期,但是壹些研究者認為它是歐陽詢晚年寫的。從北朝的筆法和對右軍結構的模仿來看,此帖不太可能是歐陽詢晚年帶有個人風格特征的作品,但細長的結構與千字文壹致。但是,這個帖子的精彩是毋庸置疑的。比如第壹行第四個字“書”的幾幅橫畫粗細、筆畫沒有相似之處;第三行第五個字“如”和第四行第三個字“神”的筆法和手勢變化多樣,清晰可辨。“於”和“賦”是歐陽詢的特色。

總的來說,這篇帖子的前三行,尤其是前兩行,比較豁達,文筆堅定犀利。寫完後稍微輕松了壹些,行書的意味也多了起來,金人和自己的臉也開始流了出來。仔細查看此帖,懷疑使用的毛筆又短又硬,就是所謂的“棗心筆”

歐陽詢是中國書法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享有很高的聲譽。他寫過很多遺書,也有很多徒弟。也是壹位實踐與理論並重的書法家,包括傅山女的教學戰術,用書法和三十六法八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