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中山大學的英文名意為孫逸仙。中山大學曾經是孫中山先生於1924年創辦的國立廣州大學。
1924 6月21日,廣東大學舉行校長就職典禮暨學生畢業典禮。孫中山委托總參謀總長胡在會上代表大元帥宣讀校訓:“學汪洋,為聖人,大學畢業,此為開端。種植基礎紮實,建業有名,登峰造極,有誌者事竟成。為了社會的利益,為了國家的榮耀,自強不息。”
1925孫中山先生逝世後,為紀念孫中山先生,於1926更名為中山大學。
從校訓來看,中山大學的校訓是“博學、深思、質疑、明辨、篤信”,是孫中山先生6月5438+0924+065438+10月1日在國立廣東大學舉行成立典禮時所寫。這句十字格言的原文出自儒家經典《禮·中庸》。《中庸》第二十章說:“博學、審問、慎思、明辨、忠信。”按照中庸的本義,人具有“誠”的本性。只要按照“誠”的本性去修煉,通過學、問、思、辨、行五個環節,就可以把自己修煉成“君子”。
所以孫中山先生的期望是把祖國的未來培養成君子棟梁。
孫中山可以說是把自己的精神和中山大學緊緊聯系在了壹起。中山大學的每個校園都有孫中山先生的銅像,中山大學的師生傳承和發揚了他的精神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