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舊唐書》第148傳,《大唐西域記》第11博拉斯篇,《釋迦牟尼方誌》第11博拉斯篇,大秦又稱東羅馬帝國,位於波斯西北。建立首都君士坦丁堡後,東羅馬帝國逐漸強大,吞並小亞細亞和敘利亞,與東方各國交流,在中國隋唐時期被稱為中風。據大秦景教流行的《中華碑賦》記載,大秦指敘利亞。唐初,基督教流派之壹的景教傳入中國,稱為大秦景教,並修建了大秦寺。《通典》卷193《秦國筆記》引杜歡《京杭集》說,虢國有國之西,千裏之外山,亦稱大秦。西臨西海,南接南海,北接科薩和突厥。《舊唐書》(1998)記載伏羲國的壹個大秦在西海之上,東南與波斯接壤。此外,它還載於《大唐西域記》中的第十壹部《博拉西篇》和《釋迦牟尼方誌》中的《博拉西篇》,也是對大秦的別稱,位於波斯西北部。至於筆畫的位置,hirt和藤田豐八認為是敘利亞的,而shiratori kurakichi聲稱筆畫這個詞是rutrum的音譯,是從稱為羅馬urum的土耳其人那裏傳過來的,羅馬urum指的是東羅馬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