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在八省區對口合作計劃中用蒙古語授課意味著什麽

在八省區對口合作計劃中用蒙古語授課意味著什麽

在中國的少數民族中,有壹個歷史悠久、人口分布廣泛、文化底蘊深厚、語言文字豐富的民族——蒙古族。在壹千多年的歷史發展中,蒙古人譜寫了人類歷史上可歌可泣的篇章,建立了中國第壹個多民族統壹的國家——元朝,奠定了中國近代疆域的基礎。蒙古族也是最早使用本民族語言作為“國語”的少數民族。作者在主持編纂《新疆通誌·語言文字誌》時,研究和閱讀了壹些蒙古族和蒙古語言文字的文獻和相關資料,了解了八協成立30多年來蒙古語言文字的基本情況和漢文合作情況。經過長期思考,在我國第二輪地方誌編纂期間,提出了編纂八協蒙古語言文字誌的建議。壹、“八會”的由來、性質和主要工作(壹、“八會”的由來和性質地方誌是以行政區劃為基礎的資料性著作。所以,我們首先要了解“八會”的由來和性質。“八協”是“八省蒙古文工作協作組”的簡稱,是內蒙古自治區革命委員會蒙古文工作領導小組(試行稿)和國務院1974(3號文件)、65438+上報的《內蒙古自治區革命委員會關於加強蒙古文工作的意見(試行稿)》的任務。“八協”是“八省蒙古語言文字工作協作組”的簡稱,由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新疆、甘肅、寧夏、青海八省區人民政府分管領導或直屬有關部門領導組成。它由內蒙古革命委員會領導,接受中央有關部門的指導。事業單位位於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國務院在138號文件附件之壹《蒙古語言文字工作合作小組工作簡報》中指出:“合作小組工作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指導下,遵循黨中央關於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工作的方針、政策和原則,聯系八省區實際,制定工作計劃,組織合作,總結交流經驗,努力完成合作項目,更好地促進蒙古語言文字工作的發展。1979年內蒙古自治區行政區劃恢復後,原劃入寧夏的阿拉善左奇劃回內蒙古,寧夏退出“八協”,無合作任務。1992河北省人民政府請求加入八協,國家民委批準。八個協會還是八個省區。同時,負責蒙古文圖書出版、廣播、電視和翻譯的中央直屬單位也以合作的身份參與了“八協”的工作。因為人們習慣於簡稱,“八會”的名稱壹直沿用至今。(二)八大協會語言文字工作成績顯著。八協成立30多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和省區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做了大量協調蒙古語言文字工作,使八省區蒙古語言文字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中斷了20多年的蒙古語授課教育於1958年恢復。受當時左派思想的影響,蒙語教學教育相繼中斷。在國務院和八省區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八個協會堅持“各民族都有使用自己語言文字的自由”的方針,通過八省區協作機構的共同努力,保障了中國八省區蒙古族人民更好地享有學習的權利, 使用和發展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賦予的自己的語言文字,恢復了中斷20多年的。 30年來,蒙古文學校逐漸增多,接受蒙古文教學教育的學生人數翻了壹番。而且也填補了壹些省區蒙語教學的空白。2.培養了壹大批精通蒙漢兩種語言的人才。從1978開始,八個協會開展了部分省區高校畢業生升入高校的協作工作。壹是以內蒙古為主,招收其他七省區的蒙古族學生到內蒙古有蒙古語教學的高校學習;二是以交換的方式,八省區有條件的高校以交換的方式招收蒙古族學生,平均每年招生100余人。這項工作培養了大批精通蒙漢兩種語言的人才,每萬人蒙古族人口約為15人。主要分布在八個省區蒙古族聚居區的黨政機關和教育文化機構。3.促進了蒙古語言新聞、出版、文化藝術的發展,蒙古語言合作涉及教育、新聞、出版、文化藝術等各項事業。30年來,八省區互通有無,相互合作,蒙古族聚居區的報紙、雜誌、廣播、電視等蒙語新聞宣傳設施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發展迅速。各地訂閱蒙古文報刊,互傳蒙古文廣播電視節目、電影和蒙古文電影。特別是蒙古文教材和蒙古古籍的出版,基本滿足了8個省區蒙古族學生和蒙古族人民的需要。4.蒙古語言和文字的科學研究成果顯著。八個協會的所有工作會議都要討論蒙古文語言文字的科學研究,制定計劃並加以實施。如制定蒙古語名詞術語審定統壹原則、蒙古語基本方言的確定與劃分、蒙古語標準音和音標的研究與確定等。同時,為做好協調工作,成立了“中國蒙古語言學會”等群眾性學術組織,創造了壹定的學術研究人才和物質條件,極大地促進了我國蒙古語言文字的科學研究,推動了學習和使用蒙古語言文字的發展。5.過去蒙古文字在全國統壹的時候,內蒙古和其他大部分省區的蒙古族使用呼都孟母,新疆的蒙古族和青海的部分蒙古族使用圖騰。為了方便蒙古族的教育和學習,在八協的倡議和指導下,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經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民族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近20年的工作,完成了蒙古文字的全國統壹。2.八個協省的蒙古族及其使用蒙古語言和文字的情況據2000年全國人口普查統計,八個省區的蒙古族人口為548.438+0萬人,占全國蒙古族總人口的93.53%。他們大多生活在民族自治地方。(壹)內蒙古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是我國蒙古族聚居最多的自治區。* * *蒙古族4170800人,占全區總人口的17.49%。巴盟四市和全區101旗(縣市)有蒙古族居住,但主要居住在48旗(縣市),占總人口的80%。其中,44面旗幟是用蒙古語書寫的。全區有1073所民族小學,在校學生216600人;全國普通高中65所,在校生6.3萬人;全區31所高校中,* * 16所開設民族語言課程,在校生1.91萬人。(2)遼寧省蒙古族66.99萬人,占全省總人口的1.58%。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和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共有蒙古族鄉17個。阜新蒙古族自治縣有13所蒙古族完全小學,3所初中,1所高中。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有1所蒙古族完全中學,4所初級中學,40所小學。省內50-60%的蒙古族基本使用本民族語言,屬於中部蒙古語方言區的科爾沁和喀喇沁方言。其他蒙古族主要使用漢語。(3)吉林省吉林省蒙古族172000人,占全省總人口的0.64%。主要居住在原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 * *有10個蒙古族鄉鎮。全省有蒙古族幼兒園1所,小學66所,獨立初中165438所,完全中學3所,在校生13584人,其中蒙古族學生7351人。1980原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恢復蒙古語教學。省內50-60%的蒙古族基本使用本民族語言,屬於中部蒙古語方言區的科爾沁方言。其他蒙古族主要使用漢語。(4)黑龍江省蒙古族1415000人,占全省總人口的0.38%。主要居住在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齊齊哈爾市和大慶市。其中,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有4萬多人,占全省蒙古族總人口的28.26%。全省有蒙古族小學54所,學生5153人。8所初中,4930名學生;有2所高中,404名學生。省內40%左右的蒙古族基本使用本民族語言,屬於中部蒙古語方言區的科爾沁方言。剩下的60%蒙古人使用漢語。(5)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蒙古族1.6萬人,占全區總人口的0.83%。設立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和布克賽爾蒙古族自治縣,以及10個蒙古族鄉。蒙古族小學34所,普通中學25所,學生14526人。此外,還有1所蒙古族師範學校,新疆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有蒙古語語言文學專業。新疆是蒙古語三大方言區的衛拉特方言區,其語音和詞匯與中央方言區有很大不同。以前用圖騰蒙古語,1978引入呼都孟母。目前全區使用胡都蒙語,部分報刊同時使用胡都蒙語和圖騰蒙語。(6)甘肅省蒙古族15800人,占全省總人口的0.06。主要居住在肅北蒙古族自治縣,全縣有* * * 11161人,其中蒙古族4210人。他們大多懂蒙古語,語言是衛拉特方言區,但有區別,有的接近中央方言區,形成青海蒙古語方言。(7)青海省蒙古族約9萬人,占全省總人口的1.6%。主要居住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和河南蒙古族自治縣(縣城位於黃河以南,故稱“河南”)。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有蒙古族中小學,用蒙古語授課。該州是全省學習使用蒙古語的重點地區,95%以上的蒙古族幹部都能講母語。而全省蒙古族只有40%的人使用母語,河南蒙古族自治縣的蒙古族絕大多數都使用過藏語,部分使用漢語。(8)河北省蒙古族169800人,占全省總人口的0.25%。主要居住在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隆化民族縣、平泉民族縣,以及4個蒙古族鄉、6個蒙古族與其他少數民族聯合建立的民族鄉和74個蒙古族村。全省有蒙古族小學153所,中學3所,蒙漢雙語教學學校3所。省內絕大多數蒙古族使用漢語言,只有1000人使用這種蒙古語。註:以上省區順序為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1980上報國務院的報告中省區順序。三。《八協省蒙古語言文字誌》編纂的目的和意義是以行政區劃為依據,反映壹個地方的自然和社會歷史及現狀,具有“管理、教育、保存歷史”的功能。從上面提到的“八協”的由來以及八省區蒙古人的基本情況和語言文字的使用情況,可以得出幾個基本概念:(1)“八協”是國務院設立的,是主管八省區語言文字合作的政府行政機構,有壹定的行政區劃概念;(2)“八會”是為了糾正在“左”的思想指導下取消蒙語教學教育的錯誤,貫徹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恢復蒙古族聚居地區的教學教育。從1977創立至今已經32年了。(3)八協主導的八省區語言文字合作包含了以蒙古語言文字為基礎的各種民族、社會、文化、藝術內容。(4)開展八省區蒙古語言文字合作,這是“我國民族語言文字工作的壹個創舉”。因此,編纂壹部八會蒙古語言文字編年史,可以記錄我國蒙古語言文字工作和八會蒙古語言文字合作情況,總結新中國成立後我國蒙古語言文字工作的經驗教訓,達到以史為鑒的目的。這具有重要的歷史和現實意義。其意義在於:第壹,以方誌的形式客觀描述了八協工作的歷史和現狀。她寫歷史(包括民族史和語言史)縱橫捭闔,內容全面系統,是其他“入選”文獻無法替代的。她的出現必將為中國的史記花園增添壹朵瑰麗的鮮花。二是能真實、客觀地反映1958至1975年間我國蒙古語言文字工作遭受的嚴重破壞,描述黨和國家糾正錯誤,認真執行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成立“八個協會”,開展八省蒙古語言文字合作的偉大創舉。第三,通過“管理、教育、保存歷史”的功能,使各民族都有學習和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的自由,使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規定的我國少數民族的權利不受侵犯。同時系統地保存了蒙古語言文字改革發展的史料、“八協”工作的基本信息和各項成果。四。《八省蒙古語言文字誌》的內容和編纂方法(壹)主要內容1。八省蒙古族的歷史淵源、人口分布和歷史語言文字:2.八大的歷史背景、性質和職責,以及國務院和國家領導人的重要指示;3.黨和國家對蒙古語言文字工作的關心和支持,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和人民政府對八協工作的領導和幫助;4.八個協會的組織和領導人名單,以及各省、自治區相應的組織和領導人名單;5.30年來,“八協”和各省區開展的蒙古語言文字合作工作及成果;6.八省區蒙古語言文字的現狀;7.30年來,蒙古語科學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8 .“八協”重要文件、重大科研報告。(二)編纂方法首先要成立由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主管語言文字工作的副主席任組長,八省區語言文字部門領導參加的八協蒙古語言文字編輯委員會,公職設在內蒙古自治區語言文字委員會,由內蒙古自治區語言文字委員會領導任主任;8個省級語委(或協同工作的主管部門)組成了編纂小組,抽調兩三個人做這項工作。采取主編負責制,由內蒙古自治區語委領導擔任主編,其他省區語委(或協同工作部門)領導擔任副主編。其次,采用資料收集和整理的方法。《八協省蒙古語言文字誌》編纂委員會制定內容,各省區編纂小組根據內容收集資料,報編纂委員會辦公室。資料工作基本準備就緒後,編委會辦公室抽調有編纂能力的人員統壹編纂年鑒。第三,先編壹篇長篇文獻,然後寫初稿,再統壹約稿做審稿,召開方誌評審會,再修改補充,最後交出版社審核。書目八省區蒙古語言文字合作文選1985八省區蒙古語言文字研究孫柱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6八省區蒙古語言文字合作20年1998中國蒙古語言文字工作的開山之作舍納木吉拉遼寧民族出版社2000新疆通誌語言文字編委會新疆人。吉林省出版社2000蒙古語合作三十年包冬嘎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蒙古語合作三十年八省區編委會內蒙古教育出版社2005(作者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民族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參考文獻:

國家文化博覽區-白鷺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