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輪復習要查漏補缺,徹底清除知識結構中的理解障礙。在此基礎上,對地理和科學的知識進行整理和總結,使知識系統化。同時與單位培訓相結合,提高應用能力。在全面復習基礎知識的時候,我們也需要選擇壹種復習方法。以下是我們學校的壹些做法,希望老師們批評指正:
1.根據不同的內容選擇不同的方法。
自然地理也采用科學的學習方法。自然地理學強調原理和規律的應用,結合實際分析解決問題。人文地理學強調宏觀整體分析。人文地理部分,強調觀點和方法的運用,結合實際進行評價和反思。區域地理的重點是基於圖表的學習方法。區域地理學強調地理事物的空間定位、圖像和圖表的判斷技巧、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應用。
第二,學會使用課本
教材不僅是掌握知識和技能的工具,也是培養自學能力的基礎。目錄標明了本書的要點和前後的聯系,所以妳應該經常閱讀以了解本書的內容。認真讀課文,經常深入思考,抓住要點,把問題寫下來,特別註意插圖和表格,理解圖表所說的內容。
(1)夯實基礎
打牢基礎,就是要求考生清晰地記住地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規律,正確理解,真正掌握。需要掌握的基礎知識包括地中海氣候的特點、成因和分布規律;自然資源和能源的定義和分類標準;海水鹽度的分布規律及成因;洋流的概念和成因分類;重要的地理事物、地名、地理數據等。(海洋、河流和山脈的名稱,重要國家、城市、工業部門、農作物等的名稱。)
(2)抓住重點
地理考試內容多,課時少,初高中學生地理課的不連續性,讓考生感覺地理知識太多,難學。面對高考,要求考生在全面復習的基礎上,抓住重點,突破難點。縱觀歷年高考地理試題,主要是考察高中自然地理原理和區域地理知識的結合,這是重點和難點。比如日照圖判讀與區域地理知識的結合,等高線地形圖與區域地理知識的結合,等等。考生要掌握高中地理第壹冊自然地理知識的復習,如黃紅交角、太陽直射點的運動規律、中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晝夜長短的變化、大氣的熱力狀態和大氣運動原理、影響天氣的氣團和鋒面、影響氣候的因素等。
第三,學會使用地圖
地圖是地理學獨特的知識載體,地理知識、原理、規律和評估形式都集成在地圖中。掌握了地圖,就掌握了地理脈絡。而且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圖形比單詞更容易記憶,可以說是地理最好的學習方法。復習可以從地圖開始,把地理分布和規律放在地圖上。比如復習中國的地理,可以從10張地圖中壹張壹張地看、記,甚至畫,即:中國的行政區劃圖、中國的地形圖、中國的氣候圖(氣溫、降水)、中國的水系圖、中國的資源圖(森林、礦產、水電、旅遊資源等。).復習時要堅持圖文結合的原則,養成“左圖右文”的學習習慣,學習正確的識圖、用圖方法,掌握繪制相關地圖圖像的壹般技巧。
四、地理復習的壹般流程:
先掌握基本的地理事實,再了解地理事物的發生和發展,最後進行合理的分析、判斷和歸納,從而實現學科之間知識的有機聯系和知識與其他學科的滲透。這個過程可以概括為五個字:回憶、記憶、翻身、做。學習①回憶就是對已經學過的課本內容看電影,也就是再回憶壹遍;內容主要是教材的知識網,妳可以清楚的知道自己掌握了什麽。2記住;就是背誦和記憶壹些主要的知識,重要的,難點的知識。首先需要了解和掌握壹些基本的地理事實,這是構建完整知識網絡的節點、基礎和重要準備。光有這些地理事實是不夠的,還要了解地理事實發生發展的規律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翻身;就是翻翻平時做過的習題和考試。平時做的題目要保存起來,編成壹本書,在復習階段使用。復習課本的時候,可以翻翻以前做過的題目,回憶壹下當時做題時的情景,復習課本的基礎知識,進行題目訓練和考試。4做就是選擇幾個之前做過的題目。盡量少做,把題做好。妳可以選擇壹個妳以前做過的有代表性的題目,也可以選擇壹個妳以前做錯的題目。主要目的是復習做題的思路和方法,彌補之前做題中的不足。;⑤調查錯題。主要是找出問題所在,是知識記憶不足還是知識理解不到位,是審題不準還是思維出現偏差。通過研究過去的錯題,了解自己過去做題的弱項,從而使備考訓練更有針對性。當然,地理復習中不可或缺的壹個環節就是關註時事和社會現象。註意看壹些報紙和新聞,有意識地收集壹些與地理相關的資料,擴大自己的知識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