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漢代飲食古籍

漢代飲食古籍

自古以來,民以食為天,即使對於皇帝也是如此。於是就誕生了餐飲活動的官銜,包括太官(主飲食)、唐官(主餅餌)及其導(主米選),漢代的禮樂制度也規定“王飲食的菜肴必須有八寶之味”。那麽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壹下漢代飲食規章制度的特點。

漢朝時,庶人壹日兩餐,諸侯壹日三餐(《漢書·淮南王力·劉長傳》:“人壹日三餐,食鹽自付。”),而皇帝是四餐制,分為“旦食”、“日食”、“夕食”、“暮食”,相當於今天的早餐、午餐、晚餐、點心。雖然壹日兩餐的制度受到了當時生產力低下的限制,但更多的是統治者想用吃飯的次數來表現老人和年輕人的區別。據史料記載,早上有說,晚上有說。換句話說,第壹餐叫朝食,太陽到東南方向時吃;第二頓叫鋪食,在神時(下午4點左右)吃。

值得壹提的是,漢代的食器也因官職不同而分為不同的地域。當時的飲食器具主要有廚具、餐具、酒器等,這些器具的材質以陶瓷、金屬器皿和漆器為主,其中陶瓷較為常用,金屬器皿和漆器則多為皇族所用。漢代散文家桓寬在他的《論鹽鐵散虛》壹書中也描述過漆器:“富者黃耳金鈴;冠軍是虞書,金杯是錯的。”

此外,漢代重點烹飪方法有:煮、熬、烤、蒸、煎、炸、腌制、腌制、煮等。其中以蒸、煮較為常見。做菜就是把肉放在水壺什麽的裏面,用白水煮,不用所有調料,吃的時候蘸點醬。蒸就是把食物放在甑裏,放在鍋裏煮。對於“生魚片”,相當於今天的生魚片。漢代著名作家辛延年曾寫過壹首詩:“就我而言,要珍饈,吃金盤鯽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