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人為什麽會失眠?失眠是怎麽引起的?

人為什麽會失眠?失眠是怎麽引起的?

中醫關於失眠的理論主要有四種:陰陽消長理論、營衛運動理論、心主神明理論、腦主神明理論。雖然臨床上有“腦主神明”和“心主神明”的說法,但醫生往往根據臨床側重,現代中醫對失眠機理的討論也是基於此。

中醫睡眠理論總結了陰陽睡眠理論、衛氣睡眠理論、神治睡眠理論。以陰陽睡眠理論為基礎,揭示了睡眠和覺醒的基本原理。衛氣運行睡眠理論是陰陽學說的體現,揭示了睡眠的運動本質。神主睡眠理論突出了中醫的整體睡眠觀,揭示了睡眠是人體的整體生命活動形式。失眠總結為:陰虛失眠、胃不和失眠、陽虛失眠、濕困失眠。在他對睡眠的理解中,也強調了陰陽的主導作用。人的情緒活動是大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屬於心腦活動的範圍。而且肝主疏泄,調節精神情緒,所以心、腦、肝與睡眠密切相關。

中醫對失眠有豐富的辨證論治。近年來,許多醫生從臨床實踐中探索其機理,提出了壹些新的辯證觀點。

1.從五臟論治失眠有學者認為,失眠的病因病機主要表現在肝,影響五臟,照顧五臟之固證。倡導“五臟皆失眠”的整體觀,從肝論治,兼顧其他臟腑,作出辨證論治體系,並由此制定失眠的辨證論治方案。

2.精神情誌的治療與失眠有著密切的關系,故將失眠分為憂慮型、多疑型、緊張型、抑郁型,分別采用清熱瀉火、疏肝降逆、滋陰清熱、理氣解郁、清心安神、調理肝脾等方法進行治療,取得了較好的療效。

3.從晝夜節律來看待人的睡眠,是壹種具有晝夜節律的生理活動,失眠就是這種正常的睡眠-覺醒節律紊亂的結果。遵循這壹規律,作者提出了治療失眠要因時制宜。

4.從心腎相交來說,所有的失眠都是“火不歸根”,所有的治療方案都需要回到“火引本,心腎相交”的問題上來,將失眠分為五型:肝氣郁結型、腎精虧虛型、心火旺盛型、經絡瘀滯型、痰濕阻滯型。

5.肝脾論治失眠的很多病因病機都與肝脾失調有關。失眠中藥的選擇應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註重調理肝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