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是古玩行業的鼎盛時期,於是就有了古玩交易的行話。經過幾十年的變化,大部分舊行話都不再使用了。現在,古董的行話被引入,產生了很多新的行話。古董行話大致可以分為兩類,壹類是俚語,壹類是術語。
俗語涵蓋的範圍很廣,從看貨到評貨再到做生意,全程都有行話。比如看貨時,叫“開門見山”、“壹眼看貨”,貨到壹定年限,叫“到代”、“夠年”;遇到新老貨,就叫“高老八”或“八爺”;對於壹些地攤貨,統稱為“新貨”,諧音“新假破”,新貨則以“舊貨”冒充。舊的做得好就是“高仿”,做得不好就是“評判”。民國以前的仿舊叫“舊仿”,現在的仿舊叫“新仿”。比如大明宣德爐,明代宣德年間因其珍貴而仿制,後世直至今日仍有仿制。
古玩店裏有壹種人,自己不開店,只是下鄉收貨,然後賣給店家和收藏者。在店裏,他們被稱為“遊擊隊”,遊擊隊的收標比較低,所以也被稱為“鏟地”;而“撿麥”和“撿漏”就是買家有眼睛,賣家不知道怎麽買到好貨或者買到從圈內人眼裏溜走的好貨。因為不太懂貿易,被騙了,所以買了高老八,叫“吃藥”“交學費”,有見識的人買了高老八,叫“走眼”“鉆眼”,買了便宜貨叫“吃仙丹”。
舊貨壞了再修,這叫“篡改”。如果賣家說商品絕對是真的,而買家還心存疑慮,又不能直接說是假的,那就只能說:“不好。”很多人總以為從農民手裏買的貨不可能是假的,殊不知有些貨是遊擊隊故意扔出來給農民“埋地雷”的。
另外,“下蛋”指的是復制品,比如把別人送去裝裱好的名人字畫進行臨摹或者學生臨摹老師的作品,然後把復制品當贗品賣給別人。在古董店,同行之間的業務被稱為“交通銀行”。壹般交易價格很低,有時甚至“賠錢”,這就是所謂的“交行價”。漫天要價“天價”,壹件古董叫價上萬甚至上百萬。不清楚是因為無知還是有意騙人。以物易物是“戰爭”,壹起賣壹批貨叫“壹槍”“壹腳”。有人帶人回家購買商品,規則是支付成交價的10%的返利,稱為“壹擊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