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生
從環境心理學的角度探討了人與環境的關系,並根據基因的遺傳特性,用需求層次理論解釋了人對生存環境的本能要求。說明環境心理現象的本質是人們對環境是否滿足個體需求的反應,與認知評價、心理、生理和社會行為有關。古代風水禁忌本質上是控制環境對人的生理和心理的不良影響,保持良好的居住和生活環境的簡單約定。
關鍵詞:環境心理學;需求層次理論;建築科學;風水
壹.導言
幾年前,作者搬到了壹個新建的住宅區。小區整體風格簡約現代,大家都喜歡。有壹天,老婆突然很擔心,說小區的業主都在說自家公寓風水不好,進門就是客廳,門正對著窗戶。作者很無奈,只能安慰妻子,這是封建迷信,勸她不要在意。
中國古代風水學中的“香宅”理論,已有上千年的歷史。雖然在民國初年被歸為巫術迷信,但仍在民間流傳。到了近代,由於日益嚴重的國際環境問題,地球環境保護和生態的研究開始流行,風水再次被認識。根據2004年健康住宅建設技術要領,住宅風水作為壹種文化遺產,對人們的意識和行為有著深遠的影響,其中既有科學的成分,也有迷信的成分。正確認識住宅風水與現代居住理念的壹致性和矛盾性,有利於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統壹,註重居住與自然、環境的整體關系,豐富健康住宅的生態、文化、心理內涵[1]。
那麽,風水學中的科學和迷信成分應該如何區分,各種風水禁忌真的合理嗎?筆者認為,只有理解了風水功利的本質,才能理解其現實意義。
二、風水與風水禁忌
風水,原名風水學說,是相互了解的藝術。古代風水多用於村鎮選址、宮殿建設,後來發展到尋找喪葬地形。其目的是考察自然環境,有效利用自然,創造良好的生活和居住環境,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目的[2]。
古代風水學主要分為兩派:壹派是形勢派,以山川形勢和建築外部自然環境為主;二是經營風格,註重建築的朝向和布局。情景派追求山水自然審美,在古代上流社會早已盛行。由於早期科學認知的局限,很多禁忌是荒謬的、不恰當的,受到後人的質疑。唐朝時,呂才被唐太宗下令整肅百家風水,廢除五音姓李。明清時期,官民還編撰了風水叢書,對偽學雜術本身進行了整肅[3]。
要了解風水,首先要了解“氣”。古人對“氣”字的用法很多,各種用法代表不同的意思。秦地理覺醒之辯中的描述可以理解為“氣”是無形的,是人們不能直接感知的另壹種物質形式,類似於物質的分子結構或簡單的能量狀態。所謂“氣”,就是與生命或生存相關的“氣”。筆者在這裏的理解是,在壹定的情況下,各種因素有利於個體生命的存在和發展。
晉代郭璞在《葬書》中說:“葬人以氣為利。氣逐風散,界水止。古人聚而使之長存,事跡止,故謂之風水。”這壹理論在後世文獻中被廣泛引用,郭璞也被稱為風水鼻祖。可見古人認為氣的聚散受風水影響,古人研究風水是為了把握“氣”的聚散和行為。風水學是壹門古老的學問,研究對環境中有利於生命存在的各種因素的評價和控制。
風水禁忌是古人對環境中不利於生命存在的各種因素的判斷和總結,如常見的反弓邪氣、穿心邪氣、箭邪、房屋缺角、相對二門等等。這些總結往往缺乏科學依據,大多是主觀感受和個人經驗。以我們現在的眼光來看,古人對風水禁忌的解釋,多是形而上的迷信。從環境心理學的角度,筆者認為有些風水禁忌還是有壹定科學依據的。
第三,環境心理學研究
環境心理學是研究環境對人的心理和行為的影響,以及人的心理、行為與環境的關系的學科。其核心問題是:人與環境的最佳優勢,生活在復雜環境中的人在適應環境和營造環境中的心理傾向。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自然環境主要是指人們日常生活和工作的空間,影響人的感官,刺激人的心理。社會環境是指人們的文化教育、風俗習慣、倫理道德等。,並且也影響著人們的心理和行為[4]。
(壹)人類行為動機
人做出的各種行為都有壹定的原因,心理學家用“動機”這個詞來描述。動機是指發起和維持行為活動的傾向,動機是由需要產生的。
理查德·道金斯解釋了人類在自私基因中的本能動機。生物的個體和群體只是基因的暫時載體,只有基因才是永恒的。基因是遺傳和自然選擇的基本單位。而且基因在本質上是自私的,它們控制著生物的各種活動和行為,目的是讓基因本身復制得更多更快。只要能達到這個目的,基因什麽都行。
不同基因的組合是基因之間的壹種相互利用,目的是為了更好的復制。不同的生物攜帶不同的基因組合,好的組合可以成功擴增,攜帶的生物也可以繁衍,而不好的組合不能成功擴增,攜帶的生物也會衰退死亡。這也是生物進化的過程。
“自私基因”的觀點也可以解釋很多生物的行為。競爭行為當然是基因的自私表現,甚至“利己主義”和“利他行為”也是自私的基因在起作用。在“利己”和“利他”兩種可選策略中,哪壹種能讓更多的基因存活和復制,生物體就會選擇哪壹種[5]。基因的特性影響著人類最深層的行為動機。
生存和繁衍的基本需求決定了人對環境的選擇要求,壹切不符合這壹要求的因素都會被本能排斥。對環境條件滿意度的判斷來自於人的心理認知,可能是對真實環境的客觀反映,也可能是對媒介加工的擬態環境的主觀想象。
(二)人們對環境的要求
在人的各方面需求中,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將需求分為五個層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人們對環境的要求在這些方面有各種各樣的表現。風水主要表現了人們對居住環境和住宅建築的要求。
人的生理需求主要是生存和繁衍的要求。人的生活環境必須滿足基本的生活條件,如空間、光線、空氣、水、溫度、隔音、食物等。中國古代城市的選址大多是面朝南,背朝北,依山傍水,既滿足了采光和水源的需要,又應對了寒冷北風的侵擾,如今天最大的史前城址良渚古城的選址。《葬書》記載“風水之法,水為最佳,藏風次之。”強調了生活環境中取水避風的重要性。
第二,安全需要,包括預警和保護需要。比如建築物外設置緩沖區、圍欄、護欄等。風水禁忌大多來源於人們的心理安全需求,風水格局中居中、占邊的特點都與安全需求有關。古建築多為低層,外人和動物可以在窗前走動。當門窗同時打開時,房屋內外相通,使人產生不安全感,形成所謂穿堂邪氣。現代建築多為高層建築,壹般不會有窗外的入侵威脅。門外也有很多單獨的門。平時很少有人滯留,怎麽談?
社會層面的需求,即屬於群體的人的情感需求。古代城市建設是以氏族部落和村莊城垛為基礎的。住宅建築非常重視人際交往,要求家裏有活動空間。比如北京四合院的布局,完全符合人們的社交要求。自尊的需要表現在中國傳統群體建築的儀式體系中。營地房屋設計中的風水禁忌對房屋之間的關系有很多要求,比如分房的高度不能超過正房,院墻的高度不能超過分房的檐口等。,這也大多是等級文化和禮俗的表現。自我實現是精神層面,表現為對建築風格、民俗文化、藝術審美的要求。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建築風格。
(三)人們的環境意識
美國著名政論家李普曼將現代社會劃分為輿論意義不同的三種“環境”。壹個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現實環境”;二是大眾傳媒選擇加工產生的“擬態環境”;三是人們頭腦中形成的外部環境的形象,即“主觀環境”。在媒介所呈現的擬態環境的形成過程中,傳播者既是擬態環境的構建者,也是擬態環境的接受者。因為擬態環境的存在,人們的認知和行為不再僅僅是對現實環境及其變化的反應,而是對媒介呈現的某種擬態環境的反應。人由此形成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主觀環境,制約著人的認知和行為,對現實環境和擬態環境產生影響[6]。
人對環境的認知評價可能是有意識的,也可能是潛意識的。榮格把潛意識分為個體潛意識和集體潛意識。個體的潛意識主要由個體的情感和記憶復合體構成。集體潛意識是壹種個體無法知曉,似乎也不存在的心理內容。它比個體有更長的來源,反映了人類在過去歷史演變中的集體經驗。在人類生活和不斷繁衍的過程中,環境是不斷變化的。基因遺傳的“自私”未必與現實世界完全壹致,集體潛意識深刻影響著人們的環境評價和選擇傾向。人對環境的好惡歸根結底是由自己的“需求”決定的,這其中可能包括那些沒有實際意義的潛意識需求。
(D)環境對人的影響
在古人眼裏,符合基因自私要求的環境,也是符合風水“氣”的環境,所以是“吉祥”的,反之亦然,不利於人的生存和生活。自然環境對人的影響是生理和心理兩方面的。人們壹般能避開環境中明顯的威脅,但有時卻無法判斷壹些潛在的有害因素,如有害的礦物質、病菌、微生物等。
醫學心理學研究表明,情緒狀態及其伴隨的生理反應直接影響免疫系統的功能,積極的情緒狀態會增強免疫功能,消極的情緒狀態則會削弱免疫功能。當外界環境不能滿足人的各層次需求時,個體感到緊張、焦慮等情緒會導致免疫系統紊亂,進而提高人對疾病的易感性[7]。人的心理障礙也會導致行為異常,對社會關系產生影響。風水巫術性質的吉兇占蔔,是人們應對未知恐懼、克服焦慮的壹種解決方法。給遺體遮陽源於儀式孝道,這是中國人對祖先的信仰,用來平靜心靈,穩定情緒,起到精神療愈的作用。
社會環境對人有著深遠的影響。中國民族學家林在《金翼》中多次提到風水對家族興衰的影響[8]。這篇文章描述了壹個有學問的人稱贊壹個地方風水好。“脊形如雞,金翼伸屋”,必然“家運亨通”。結果村裏的人都傳開了,房子終於成了眾所周知的“金翼屋”,房主真的發達了。這是風水中常見的飲酒方法,有群體心理暗示的作用。心理學上稱之為“羅森塔爾效應”,人們基於對某種情境的感知而產生的預期或預測,會使情境產生適應這種預期或預測的效果。
第三,結論
風水是生態學的壹個應用,研究生物與環境的關系及其作用機制。風水更註重環境中的生命因素,尤其是人的因素,人類生存繁衍的最佳條件,人如何適應環境,如何保護人的身心健康等等。在本土化過程中,環境心理學可以契合風水學,關註人類生命科學,回歸“氣”的根源,應用於社區生活、心理療愈、維護、康復等健康生活領域。
如今風水學在民間的應用已經不僅僅局限於生態的“生機”,更代表了壹種人們對吉祥如意的追求。有人講商界的“財運”風水,官場的“官運”風水,公司的“事業”風水等等。,這些最終都與環境心理學的影響有關。第壹,人的內在需求創造適宜的外部環境,調整相關個體的心態,建立社會預期,促進社會行為,從而達到預期的結果。
風水和中醫壹樣,包含很多實證理論。應該保留科學的、有價值的成分,剔除無用的迷信成分。只有正確認識風水禁忌的本質,才能有效地繼承和發展風水禁忌。環境心理學和風水學都是研究環境與人的心理和行為的關系。從環境心理學角度分析風水禁忌的實際作用,可以深入理解古代風水的核心思想,了解人們對環境的認知評價和影響控制的基本原理,為現代生態學研究和環境心理學應用提供實踐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