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非典的防治,讓中醫在特殊時期發揮了獨特的作用,人們開始重新思考中醫。如何弘揚中醫藥文化,實現中醫藥的創新發展?記者與中國中醫藥管理局中藥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藥典委員會委員鄒教授進行了如下對話。
中醫文化需要傳承和創新。
記者:妳怎麽知道中醫目前的困境?中醫的出路在哪裏?
鄒: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隨著人類生存條件、生存環境和現代醫學模式的改變,以及化學合成藥物引發的藥源性疾病,“崇尚自然、回歸自然”成為全世界的強烈呼聲。因此,具有幾千年臨床基礎和完整理論體系的中醫學將在人類健康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面臨巨大的發展機遇。
但不可否認的是,近年來,中醫藥發展確實陷入低谷,壹些優秀療法瀕臨滅絕,壹些名老中醫後繼乏人,中醫醫療機構逐漸西化,中醫藥人才匱乏,科研水平不高;中成藥的發展也存在質量不穩定、中藥低水平重復等諸多問題。這說明,中醫古老文化和中國京劇壹樣,不僅需要傳承,更需要創新,需要與時俱進,即適應現代社會經濟的發展,適應現代科技和現代管理的發展,不斷滿足現代人對醫療的新需求。
中醫應該繼續發展,但不是“西化”
記者:中醫的最終出路在於與時俱進,不斷創新。這是否意味著中醫要向西醫靠攏,或者說“中醫西化”
鄒明傑:不會,首先要明確,中醫的發展不能脫離中醫理論,這是前提,也是核心;同時也要認識到,時代在進步,科學在發展,人們對中醫的要求也在與時俱進。不僅要“知其所以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也就是說,無論是中醫理論,還是壹次成功的診療,都需要現代科學和醫學知識的解釋和表達,都需要用現代先進的科技手段來證明。還需要立足實際,應用先進的現代科學知識和技術,完善、豐富和發展中醫理論。
各種科學和學科隨著社會經濟的進步而發展。西醫藥學在發展過程中,也通過不斷吸收和借鑒各相關學科的先進知識和技術,使自身得到了迅速的豐富和發展。中醫兩千年來也是如此,但在未來的發展中,更迫切需要吸收和運用現代科學知識和先進技術,包括西醫的知識和技術,取長補短,不斷豐富和發展自己。這不是“中醫西化”。
中醫和西醫藥學是兩種醫學,都是科學的,各有所長。西醫不能也不可能“得天下”。認為只有西醫是科學,中醫不是科學的觀點顯然是錯誤的。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固守“即使中醫能治好西醫治不了的病,也是不科學的,因為不符合西醫模式”的觀點,是極不可取的。所以,就像西醫不能納入中醫的評價體系壹樣,中醫也不能納入西醫的評價體系和軌道。
中醫需要在理論和實踐上不斷創新。
記者:中醫應該如何創新?
鄒:中醫有兩個特點和優勢: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復方”是中醫辨證論治的主要措施。要繼承傳統中醫理論的精華,剔除不適合現代社會發展的部分,運用現代先進技術解讀、完善和發展傳統中醫理論、診療,形成現代中醫理論體系和現代中醫診療體系。
在實踐中,中醫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如何總結臨床規律,把中醫的治療經驗上升到常規治療的水平,讓更多的人掌握和理解,盡力把自助的“作坊操作”變成標準化的“生產流程”;作為各級科研機構和企業的技術中心,應努力開發療效好、用藥安全、質量可控的現代中成藥,即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進行組方,以現代先進技術為手段,用現代技術將中草藥或中草藥有效部位或中草藥提取物制成安全、有效、質量可控的中藥制劑。其功能和適應癥可以分別用中西藥表述,有利於合法進入國際醫藥市場,實現藥理作用機制和有效成分明確。這也是中醫工作者的當務之急。
目前最迫切需要的是有壹大批敬業的中醫藥工作者,包括學者、醫生、企業家,來推動這項事業。
記者:妳認為中醫發展創新的終極目標是什麽?
鄒:首先是保護6543.8+0.3億中國人民的健康;二是讓中醫藥合法進入國際市場,造福世界人民。
提醒妳:如何傳承和創新中醫文化?這個偏方來自網絡。使用前請遵醫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