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鎮裏還有壹些古廟。我們在鎮南找到了家鄉的寺廟。家鄉廟建於南宋嘉定年間,供奉先祖邱永昂,也是邱家祭祖認祖的地方。據說這裏的木雕、石雕、灰塑非常精美,還有200多年前的石碑、木屏風等三件珍貴文物。不幸的是,他們不開門就進不去。
於是我轉回鎮東,去看停車場邊上的黃石節兇碑亭。碑亭南北兩側各有壹幅對聯。南側是“石鼓長而松,唐靈塘水照冰心”,北側是“名將使子官,旗絕。”
該亭名為“唐靈獨釣”,是古代崇仁十景之壹。唐靈原名“唐靈”,因旁邊的韋真寺非常靈驗而得名。後來池塘裏長滿了菱角,改名為唐靈,但是現在菱角看不到了。
在韋真寺旁邊,張夏和陳仙,北宋蕭山俗稱張老太,南宋嵊州村俗稱陳老太,都是治水的英雄,尤其是錢塘江。偏殿即顯應殿(鄉主廟),中間供奉著鄉菩薩和娘娘。左為崇仁祖師秋光,右為崇仁秋實敦睦堂第壹代太公十三。
寺內古戲臺建於明代,約有500年歷史,造型優美。被稱為“江南第壹古戲臺”。更早的時候,袁雪芬、周寶奎、肖丹桂等農村姑娘被允許在這裏創業,她們要來這裏表演歌仔戲《爭紅》(畢業考試)。著名演員袁雪芬、王、徐玉蘭、傅全祥、、齊亞賢、等都曾在此演出。
崇仁是越劇的發源地,越劇創始人之壹馬超水就是崇仁人。15歲開始唱歌,創立了越劇史上第壹個男班。1930年,邱光憲在鎮西的結德寺創辦了女子班。“越劇皇後”肖丹桂,“金嗓子”傅全祥都出自她的門下。上次我來的時候,在停車場搭建了壹個簡單的舞臺。壹個戲班正在這裏表演,村裏的男女老少或坐或站,看得津津有味。
寺廟裏的誌願者非常友好。他們帶我們四處參觀,給我們講了許多關於老基金會的故事。最後,他們把我們帶到了北部的五福神廟,並向我們介紹了壹個攝影站。照片中的馬頭墻重疊在壹起,顯示了古鎮的魅力。
從寺廟出來後,我們參觀了城北。不幸的是,這裏的陽元宮和項斯祖廟也有鐵將軍把守,所以我們不得不留下壹些遺憾。
古鎮裏有幾條古街。據說當年經濟繁榮,商業、商店、藥店、郵局、染坊、酒樓、賭場、當鋪等很多。此外,還有代表高度地方自治的權力機構——法院和警察局。這個消防站應該是當時的歷史遺跡。
古鎮也是井的世界,51口古井,成為壹道獨特的風景。玉山公祠和老家廟的戲臺旁邊有壹口古井。我們在鎮北的項斯祖廟附近看到了這口東望井。井邊有壹個石沈,保留了古代的風格。
不知不覺,已經黃昏了。走在古鎮裏,妳能感受到古香的幽深,世間的喧囂都會歸於寧靜。“且明月照我影,我來燕河”,李白詩中的向往之地,應該就是這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