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6日,10,中國大多數人都在享受難得的“十壹”假期過中秋的機會,這也是中秋節首次被列入中國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就在這時,當天的《廣州日報》頭版突然出現了壹個大標題——“韓國擬將中醫改為韓醫申報“世界遺產”。2005年,韓國成功將“江陵端午”申報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深深刺痛了享有悠久歷史的中國人,甚至促使整個國家重新審視對傳統文化符號的保護。
嘆息過後,2006年6月,端午節等517項成為國務院批準的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就在國人以為可以松壹口氣的時候,“警鐘再次敲響”。
“韓醫”與“中醫”辨析
“韓醫”在1986之前壹直叫“中醫”。從“漢”字不難看出它的由來。
但目前韓國社會很難找到漢字的蹤跡,懂漢字的人在年輕人中也不多見。所以韓國在1986年修改了醫療法,將“中醫”改名為“韓醫”之後,大部分韓國人其實並沒有意識到這個詞對應的漢字只是“韓醫”。有些韓國人原本以為應該是“韓醫”,甚至有韓國人問“這兩個字有什麽區別?”
韓國將“中醫”改名為“韓醫”。記者認為可能可以理解為,韓國想創建壹個獨立的具有韓國特色的古代東方醫學體系。韓國人認為,韓國醫學是在中國醫學傳入韓國後,將印度醫學和佛教醫學與韓國自身的治療方法相結合而發展起來的。
以上內容參考中國新聞網-韓稱“韓國醫學申遺”計劃是中國官方的誤解:應客觀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