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佛教凈土宗的始祖是誰?慧遠大師的故事。

佛教凈土宗的始祖是誰?慧遠大師的故事。

中國的宗教包羅萬象,佛教和道教在民間有著廣泛的信仰,讓心靈安靜根本不是佛教的目的。佛教的目的是了解現實,這是最重要的。佛教分為八個教派。妳知道凈土宗的始祖是誰嗎?本期佛教文化為您解析慧遠大師。

慧遠大師是歷史上頗有影響的高僧,是道安大師的得意弟子。慧遠大師(334—416)庸俗不堪,雁門樓令人討厭(今山西省原平市大方鄉月如村)。從小聰明好學,小時候成績突出,受到叔叔的喜歡。十三歲帶他到洛陽等地求學,廣泛接觸著名儒學,虛心教學。從那以後,他在知識方面取得了很大進步。他還不到二十歲,已經成為壹名年輕的學生。他對六經很有研究,更喜歡莊老的學說。他風度翩翩,性格開朗,謙遜有禮,深受學生們的欽佩。

21歲時,道安大師在太行山恒山推廣佛教,並獲得了巨大的聲譽。出於好奇,慧遠和媽媽去了恒山。慧遠聽道安大師講,越聽越有感悟。他感動地自語:“這真是我的好老師。他教給我的太多了!”聽了好多天,然後聽到《般若經》對宇宙生命的看法,如撥雲見日,豁然開朗。他激動地嘆道:“儒道九流之學,若比佛淺深,則能啟迪人的智慧,令人神往!”我立刻說服弟弟慧智放棄了仕途的想法,決定出家向道安大師學習。

從此,兩兄弟改頭換面,穿上衣服,理了發,受了戒。道士主張農禪並重,力勸僧人自立。惠遠兄弟也赤腳種地,不怕烈日下的艱辛。他們修身養性,壹年後就改掉了做學問的習慣。特別是慧遠,經常念佛經到深夜,但空空的口袋和和尚覃逸經常給燈和蠟燭的幫助;他的弟弟惠芝經常晚上陪他讀書,冬天冷了,還熱茶。

這壹切都讓道安大師看在眼裏,感受到心中無限的喜悅。道安曾不止壹次在大眾面前誇贊:“使道學東流者,遠矣!”換句話說:“收了這麽好的徒弟,我很滿足了。將來佛教傳到中國,看來要靠慧遠了!”

二十四歲時,慧遠開始講課。起初,聽眾不多。因為他講得通俗生動,所以能夠引經據典,很快聽眾越來越多,幾乎把報告廳坐滿了四個人。人聽不懂的地方,他引用莊老的理論作為補充說明,讓聽者明白。

前秦建元九年,道安大師帶領弟子南巡。不巧的是,秦國大將傅丕出兵襄陽,並堅持要留住的石,此人不能離開。道安老師告訴慧遠盡快帶他的弟子離開。慧遠舍不得離開老師,只好含著淚帶著幾十個同學。

他們先去了荊州,住了幾天,然後去了羅浮山。途中,他們遇到了雄偉的廬山,足以讓他們的心得到安息,於是他們在廬山的龍泉寺安頓下來。桓伊刺史渴望慧遠之名,便集資在東山再建壹座托林寺,殿宇寬敞,其他房舍眾多。慧遠贊道:“依山傍水,挾香爐之峰,聞瀑布之聲,夜聽松濤之語,白天滿屋白雲,再加上魚、鐘鼓的配合,是真人的好去處!”於是在托林寺,我選了三個西方聖像,鑿了壹個池塘種蓮花,聚集了123個賢者組成蓮花社(後人也叫白蓮社),日夜念佛,壹心奉獻給東方的凈土。

從介紹來看,蓮風是大風扇,1600年來,凈土宗源遠流長,生生不息。慧遠成為凈土宗的始祖。為了讓廣大信眾更好地信佛,慧遠大師還根據《阿彌陀佛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和《前世論》創作了《阿彌陀佛》四字真言,意為以阿彌陀佛為主的西方極樂世界凈土理論和壹種簡單易行的修行方法。

當時佛教剛傳入江東,經書很少。慧遠挑選了十幾個弟子,去北方取經。壹年多來,* * *擁有無數的梵文和中文文本。慧遠,壹位剛從西域來到郭斌的薩滿,合作翻譯了《阿比達心》、《三法》等經典。慧遠聽說鳩摩羅什大師已經到達長安,非常高興。他渴望羅什的名聲,立即寫了壹本書,寄給了童。羅氏聽到慧遠的名字,也欣然回復,以表達敬仰之情,並贈送了龍樹大師所著《大智慧論》的新譯本。

公元392年,慧遠覺得佛教和道教仍有不足之處,於是派弟子法靈、法凈前往西域(古印度)求佛。他們歷經14年,途經多個國家,最後到達古印度,索要了200多卷佛經。其中,65,438,000多冊當時存放在長安,由天竺僧人鳩摩羅什翻譯。此外,還有65,438+000多冊書籍被帶回托林寺,由來到廬山托林寺的印度高僧菩提陀羅翻譯成經書,其中包括《十誦》、《方便禪經》等著名經典。慧遠為此作序。這壹招比唐僧取經至少早了200年。秦主姚盛贊慧遠大名,還送書表示敬意,並贈送龜茲金銹佛像。

阿彌陀佛凈土信仰能在未來廣泛普及,凈土宗能日臻興盛,實在是慧遠大師的功勞。晉安藝兮年間,這位大師被授予“廬山真面目”、“紅紅大師”、“安百裏學會大師”等稱號。

後來在大中元年(公元847年),謚號為“論辯大師”,在南唐升元三年(公元939年),在太平興國元年(公元976年),在幹道二年(公元118年)。伊十二年(公元416),慧遠大師園在托林寺去世,享年83歲。潯陽太守阮侃及其弟子將他葬於廬山西陵山。名人謝靈運題詞贊頌大師德行及其光輝壹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