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觀原本流傳至今,只有《王壹舟》第二、四、五卷在故宮,翁方綱第六卷在南大,張建宇第七卷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另外故宮還有2、4、6、8、10卷(第4、6卷很不全)。”(《後學集錦》)1。王銘建州本(李奔臨川)
此書為明代王世貞(宜州山人)所有,後被華夏、董其昌、梁慶標等人收藏。在清代,它屬於偉大的收藏家臨川李宗翰(春湖),所以它也被稱為“臨川李奔”。
內容:
第壹卷是《大觀帖》卷二,24半;
第二卷是《大觀帖》卷四,14半;
第三卷是《大觀帖》,第5卷,16半。
描述:
三卷都不見了。這本書是麻紙淡墨拓片,頗似蟬翼。壹字門清麗雅致,有“輕煙籠月”之美。
壹封信裝了三卷,每卷都是紅木的。在翁方綱的隸書上刻下碑文,並在《春湖集》上簽名。王世貞、華夏、翁方綱、李宗翰、陳子壽的印章有110多枚,如華夏、博雅、孫氏大叔、翁方綱、韓綜等。每卷載有清代宗師翁方綱的多段考證,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已全部收入容庚《叢鐵目錄》。
2.楊慶·本
這套《大觀帖》是清代聊城人楊協清的舊集。大藏家崇恩親筆題寫第壹卷,題曰:“宋拓泰婁清帖為真跡,董軍常氏家有珍本墨寶。”他又加了壹段附言:“二、四、六、八、十共五卷,壹百四十七篇,五百三十六行,* * *載三卷。生動潤澤,與筆跡無異。”過去被稱為“年輕的本”。
內容:
第壹冊是第二冊(有13個半)和第四冊(有10個);
第二冊為第八冊(14開)和第六冊(3開半開);
第三卷是第十卷(共十三卷)。
描述:
這是白色亞麻紙,切成方形。濃墨擦來擦去,墨色烏黑,勻潤,字口堅實厚實,筆觸犀利,立體感強,是宋拓的另壹種風格。
裝裱三大冊,錦面鑲檀木邊,題寫《奇遇造星書》。三卷中有趙孟頫、冼玉書、範大徹、沈鳳菊、楊協清、吳乃琛等人的“迪唐智印”、“大雅”、“範大徹書印”等印章300余枚,並刻有崇恩、、楊紹和、孫毓文等題字。張延生曾經記錄了這本書,並在《珍本記錄》中發表了五張局部照片。《固始張謇集》第七卷、壹卷,第壹、三、九卷未留存。已被上海書畫出版社影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