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中國自古就有香。最開始是作為祭品,人們燒香植物(如毛、艾)?抽煙?在周文王時代,形成了壹種制度,這種祭祀方式成為燒香習俗的起源。
到了漢代,燒香祭祀的習俗開始傳到尋常百姓家,制香的技術也有所提高,從以前的天然香料發展到合成香料,可以制成香球或香餅,方便使用。漢武帝時期,張騫掏空西域,開通絲綢之路,帶來了西域獨特的香料和使用香料的習慣。例如,匈奴王子金日磾在漢宮被俘,成為漢武帝的侍從。他合成了壹種熏衣用的香水,不僅香味濃郁持久,還能治病提神,深得漢武帝賞識。於是,熏蒸衣服的習俗在漢代慢慢流行起來,出現了專門用來熏香的博山爐。具體來說就是壹個下面有炭火的小型青銅爐,用來在炭火的高溫下烘烤西域的這些樹脂香料。香味濃郁,煙火氣被蓋子擋住,不會讓人覺得不舒服。因封面上雕有鳥獸,又有傳說中的海上仙山博山(漢代有蓬萊、博山、瀛洲三座仙山),故名博山爐。
三國時期,瓷器逐漸興起,於是出現了更加精美的青瓷香薰。當裊裊的香煙從青瓷香薰上的圓孔中緩緩飄出,整個房間仿佛充滿了仙境,顯得特別高大上。但由於西域香料極其稀有珍貴,特別是壹些高檔香料需要用十幾種珍貴香料勾兌而成,香火價格昂貴,容易成為文人墨客爭奇鬥艷的工具。所以,崇尚簡樸的曹操曾經出了壹個《吳偉令》禁止焚香焚香,可是哪裏能禁止呢!就連曹操的大謀士於迅也不能壹天沒有香。無論走到哪裏,他都帶著香香,在那裏呆上三天。所謂?荀項?短短四個字,就生動地展現了於迅作為壹個美男子的美好形象。楚留香是後來武俠小說家古龍筆下的英雄,他的名字來自於迅。
當然,如果不想香的麻煩,也可以佩戴香囊,就是把香料放在有孔的小容器裏,隨身攜帶。魏晉時期,文人佩戴香囊也很常見,比如東晉名將謝玄。別那麽擅長戴紫色香包。?而吳佳,曹魏西晉重臣賈充的女兒,私下與父親的幕僚韓壽相戀。韓壽不僅英俊,而且有壹手好手藝。她每天翻墻去見賈小姐,所以沒人知道。隨後,賈小姐還將父親珍貴的香水裝在自己制作的香囊中贈送。沒想到,韓壽在庭上,淡淡的香味飄來,被賈充察覺。賈充以為這香水是皇帝賜給他的外來貢品。壹旦觸動了她,幾個月都不會消失,其他家庭也不會拿定主意,所以她很快就猜到了這個故事。但他並沒有責怪女兒,而是讓她嫁給了韓壽,最終取得了持久的成功。
正如歐陽修在《遙望江南》壹詞中所寫:“江南蝴蝶,夕陽成雙。他看起來是賀郎滿粉,內心卻像是漢壽愛偷香。才華與輕浮。壹場小雨過後,單薄的翅膀厭倦了硝煙。我陪著蜜蜂到了院子裏,飛過了東墻。龍正忙著送花。?再加上野史的《楊太珍傳》,楊貴妃偷了王寧玉笛,戴了綠帽子唐玄宗,人們經常把?偷女人的秘密?合在壹起暗示男女之間的曖昧,真的是中國文字裏最荷爾蒙的四個字,單看就熱。
到了宋代,味香已被稱為鬥茶、插花、掛畫(見武松子木《梁璐之夢》),成為上流社會高雅生活中壹種享受和滋補的東西?四樣東西?。最近熱播的宋代背景電視劇《知否》中,盛夫人特意從宮裏請來了孔嬤嬤,在家裏教授壹個貴族家庭應有的規矩,其中壹課就是我國歷史悠久的香火。總之,香成了壹門藝術,達官貴人、文人墨客經常聚在壹起品香,做初始儀式。這時,專門研究香的來源、載體、工具和制作方法的各種香書和香譜也出現了。宋代五大名窯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均有大量仿古中鼎精美香爐。
除了上層文人,宋代的街頭也出現了香路。當妳去酒店喝酒時,只需付壹點小費並打個招呼。香婆?拿著香爐上前,在妳的酒桌上為妳焚香(見南宋細心的《老武林故事》)。
時至今日,中國的文人依然癡迷於香,只是癡迷於女性的香水。香水已經成為女人的象征。壹旦在狂歡節分發,有多少男人壹個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