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大印和小印的區別不在於字體大小,那麽為什麽它們的名字都是“大”和“小”呢?

大印和小印的區別不在於字體大小,那麽為什麽它們的名字都是“大”和“小”呢?

早在6000年前,古人就開始在陶器上描繪符號和圖像來記錄信息和表達情感。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這些純粹的圖畫逐漸演變成了象形文字。太史栓在周宣王時期,試圖搜集整理金文,所以寫了15篇《史栓》,又名《栓文》、《栓傳》、《栓書》、《史書》,後被稱為《大傳》。

大印章和小印章的區別!春秋戰國時期,秦、楚、齊、燕、趙、魏、漢的書都是用不同的語言寫成的。公元前221年,秦國滅六國,統壹全國,迅速建立起統壹的文化。秦朝壹建立,秦始皇就采納並命令宰相李斯實行“同文錄”等改革政策。

於是,李斯受命寫《倉頡》,CZ命趙高寫歷法,太師命胡無經寫學問書。他們以秦國文字為基礎,對原文字進行整理、保存和簡化,形成了更加規整、更易辨認的新文字,作為全國統壹的標準文字發行,後被稱為“小篆”。對於以前時代使用的文字,稱之為“大篆”。

在《書端》中,父子關系被用來比喻字體的發展,大篆與小篆的關系也可以看作是“父”與“子”的關系。古人視“大”為“尚”,意為高大、至高無上,如稱祖父為“大父”,祖母為“大母”。篆書起源的古文字加了壹個“大”字後,標準篆書又加了壹個“小”字,以示區別和對應。

與大篆相比,小篆字形細長緊湊,線條均勻,筆畫整齊劃壹。有古樸渾圓之美,猶如玉棱,故又稱“玉棱印”(又稱“玉篆印”)。到了秦朝,小篆成為公文的規範通用字體。篇章布局除了字體結構簡單固定外,還能形成縱橫排比的序列,字數也比《大篆》豐富得多。

總結:篆書作為篆書、隸書、草書、行書、楷書五體書法之首,是壹種具有獨立意義的書法風格,因其字體優美、形式奇特而受到歷代書法家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