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東漢三國時期的武漢叫什麽?

東漢三國時期的武漢叫什麽?

武漢在東漢三國時期被稱為江夏郡。東漢末年,在今漢陽建有茶越城、廬山城,在今武昌佘山建有峽口城。

西漢設江夏郡,兩漢均治西陵郡(今武漢市新洲區),屬荊州刺史部。

三國時魏、吳各設江夏郡,初治石羊郡(今武漢市黃陂區西南),後遷至長城(今湖北雲夢西南)。

吳江夏縣初,羨慕治沙(羨慕城聲,治縣於土口,今武漢市江夏區金口街道)。孫權在公安都城湖北後建立武昌郡,改稱江夏郡,管轄武昌郡(今鄂州市)。

吳二年(223年),東吳孫權在武昌蛇山修建夏口城,同時在城內的黃黃基上修建了壹座瞭望塔,取名黃鶴樓。南朝時期,夏口擴展到雲州,成為雲州的治所。

隋朝設江夏縣、漢陽縣,分別以武昌、漢陽為治所。到了唐代,江夏(武昌)、漢陽分別升為鄂州、綿州州府,成為長江沿岸的商業中心。江城之名也始於隋唐。唐代詩人李白曾在此寫道“玉帝吹黃鶴樓,五月梅花落江城”,所以武漢自古有江城之稱。從宋朝到明清,歷代州政府統治。

擴展數據

武漢近代以來的發展

清代中後期,武漢經濟發達,是僅次於上海的中國第二大國際大都市,繁榮程度位居亞洲前列,故有“東方芝加哥”之稱。

1911年,這裏發生了辛亥革命和武昌起義,中華民國在這裏誕生。1927年,國民政府決定將武漢三鎮並入京兆區(首都),設為中國第壹個“直轄市”。

同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和中國國民黨中央遷至武漢,中國黨中央也遷至武漢,使之壹度成為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抗日戰爭初期,國民政府將武漢定為臨時首都,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焦點城市。

1949後,武漢轉型為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教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

武漢是中國重要的科教研發和新興產業發展基地。截至2011,武漢市大學生人數已突破1萬,居全球所有城市之首。到2015,武漢有82所高校,僅次於北京。

近年來,武漢經濟大幅增長,被認為是“中國唯壹能夠提升制造業的城市”,也是中國為數不多的發展速度最快的城市之壹。目前,高技術制造業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僅次於深圳等少數城市,城市創新能力位居全國第二。

近年來,武漢對外來人口的吸附力與日俱增。年輕人口凈增加率現在排在深圳之後全國第二。是中國吸引外來人口最多的城市之壹,城市活力排名世界第七。

百度百科-武漢(湖北省省會及副省級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