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遊山,壹是遠遊,二是近玩。附近玩自然是找前人的石雕或者鉆山洞。徐霞客是明代的專家。當老徐在桂林時,他遵循前人的策略尋找隱山,但他偶然發現了西山。後來向西走了幾裏,到了壹個叫穆棱村的地方(據夜屎佬考證,就是現在隱道裏的敦木村)。徐霞客向村民詢問尹仲山的情況,但對方不知道在哪裏。村民說,“尹仲和呂公不詳,但穆棱村有佛子巖,三層窯洞,同壹條地道,還是這塊巖石不詳~”。於是徐霞客就去了這個佛子巖~果然,山洞有三層,第三層有佛像,因此得名佛子巖。二樓發現宋朝代理知府魯在懸崖上寫了壹首詩,恍然大悟,佛子巖就是魯,魯就是山~
《徐霞客遊記》說,西山以西幾裏的隱山,在後山東麓。站在尹仲路上,跨過壹條臭水溝,尹仲山就在眼前,但妳不能爬上去,因為這座山是禁區。爬到第三醫院的頂樓,可以看到尹仲的全貌,半山腰有壹個山洞。根據古詩的描述,尹仲被數百棵松樹環繞,周圍是田園山峰,妳可以在三層的洞穴中欣賞不同的風景,就像壹個世外桃源。這樣的美景只能存在於想象和古書中。我問了三個上了年紀的路人,他們不知道尹仲在哪裏,其中壹個聲稱在附近住了幾十年,根本沒有尹仲。也許,就這樣,隱山會漸漸消失在城市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