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印刷費用,包括紙張費用、印刷裝訂費用等。;印刷成本主要由印刷張數、印刷色數、紙張和裝訂方式決定。壹般來說,普通蒙肯紙的平裝書,每印壹張幾毛錢。
2.作者的稿費或版稅。壹般來說,普通作者的版稅是圖書總規模的6%-10%(圖書定價乘以印數),有些暢銷書作者會達到12%以上,更不用說超級暢銷書作者,可能更高。
3.出版社管理費用、日常經營管理費用和營銷費用的分配;
4.其他費用。上述成本中最大的部分主要是印刷成本和版稅。
5.目前大部分出版社都是按照成本定價法定價。
二、競爭定價法:根據市場上同類圖書(競爭產品)的定價確定價格。
比如《三國演義》這本書,內容上的差異對於普通讀者來說基本可以忽略。如果妳的價格比其他版本高很多而沒有太大差別,讀者買了妳的版本就會被燒光。所以也就形成了壹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壹些進入公共出版領域的圖書,如中國的經典著作和許多世界名著,基本上可以視為完全競爭市場,其定價集中在壹個相對較低的水平。三、需求定價法:根據市場供求關系定價。壹本書的讀者需求很大,但供應商很少,形成了賣方市場。這時,出版商可以采取高定價的策略;還有壹些學術古籍,對讀者有剛性市場需求,也可以采取高定價策略。四、心理定價法:這是壹個細化的方面,作為以上三個方面的補充。如果書是針對收入較高的高端讀者,價格不能太低,要定價高,這樣會顯得有檔次。價格低了人家就不買了,禮品冊定價高也是壹個道理。此外,19.9元、29.8等奇葩定價也是針對價格敏感型讀者心理的定價方式。相比20.0,19.9給人壹種便宜很多的直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