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真正的學者很少;
自古以來就有很多不如意。
【註】金聖嘆(1608-1661),本名蔡,明末清初江蘇吳縣人。學生。吳明,改名任銳,字聖嘆。入清,從未打算做官,從事寫作。順治皇帝死了,在哭案殿被殺。有《深思樓詩選》。對聯樸實無華,寓意情理在情。臨刑前寫下“蓮子心中苦,梨子腹中酸”,用“蓮”調和“憐”,用“梨”調和“別”。看來這是金聖嘆最大的不滿。這時候這壹幕寫的很冷靜,看的也很坦然。
匿名:無標題
雨入花心,自成壹體;
水回到船上,各顯方圓。
【簡註】第壹聯說,是甜是苦都要嘗;根據第二副對聯,方或圓各有千秋。聯合理論合理,深刻,耐人尋味。看中國對聯的盛典。
張穎:安寧溫泉。
白鳥忘記了機器,看著天空中的雲;
青山不老,庭前花開。
安寧溫泉:在雲南昆明。張穎(1637-1708),清代安徽桐城人。康熙進士。官是文華堂大學士,禮部尚書。小卒之死是正文的結尾。有壹本杜蘇堂的詩集。白鳥:白色的鳥,如鶴和蒼鷺。忘掉機器:忘掉計較或機巧之心,而甘願對世界漠不關心。唐·李白《下終南山到的慈枕善碗》:“當我和我的朋友喝得酩酊大醉時,陶然忘記了他的飛機。”對聯樸實無華,蘊含著壹種淡然的情懷,壹種幸福的生活。但是,作者不是聖人,不能舍棄的依然是名利。請看作者的自題對聯:“綠水青山,任老太太享歲月;陳子黃哥,看看我兒子對陰陽的理解。“陳子:這座寺廟的名字。皇帝會見大臣和外國使節的內殿。黃哥:丞相聽事,說黃哥。漢代宰相石婷亭和漢後三公府的廳門都漆成黃色,故稱黃閣。張,張英之子,雍正朝軍機大臣,父子先後為朝中重臣。所以張英以此為榮,就把這幅對聯放在了單子上。見《中國結對大典》
許:海虞居寺聯
花兒常因殷勤而微笑;
鳥兒也為自己的歌聲而自豪。
海玉居寺:在雲南劍川。許(1656—1725),本名,秀山人。清代雲南石屏人。康熙進士。官方翰林院訓話。有壹個收藏贈硯的殿堂。對聯運用擬人手法描繪花鳥的神態和姿態,美如畫,媚如詩,清新可讀。看中國對聯的盛典。
匿名:焦山別峰寺。
房間為什麽優雅?
花不多。
焦山:在江蘇鎮江。別峰寺掛著板橋寫的這幅對聯的木刻。這是道光十年他的孫子在盧希安縣刻的。雅:美,不俗。對聯輕盈飄逸,盡顯其審美的優雅。鄭板橋《題畫圖》中的幾個字,可以看作是這幅對聯的註腳。俗話說:“三間茅舍,十裏春風;窗內蘭,窗外竹。這有多優雅,享受的人不知道。”見板橋對聯。
袁枚:80歲。
桑榆的晚場太少;
日落和夏虹仍然充滿天空。
【註釋】袁枚(1716—1797)是個人才,本名簡齋,別號隨緣老人。清代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甘龍進士的官職是縣令。辭官後,他在南京小倉諸綏苑寫作。還有對聯新句、《方善記》、《隨緣詩話》等。《桑榆》句子:出自唐代李商隱在樂遊園風景名勝區所作的“見日頭,雖榮,只在黃昏”壹詩,頗有詩意,但用反了。《夕陽》句子:用劉唐玉溪的《賞樂天唱遠景》:“不要說桑榆晚了,因為天還滿是夏。”桑榆:這是指日落,當太陽落山時,余光映在桑榆上。這裏指的是老年和晚景。將語言與自然聯系起來,直到日落時分;不要太短,要珍惜。看中國對聯的盛典。
匿名:致友協。
地球上的時間很少;
世界上的壹個老朋友更親密。
【簡註】知己:互相認識的朋友。對聯淡雅,精深,貼切工整。抒發真情,講道理,長旨。參見《古今著名作家選》
陳棟:自題對聯
窗外的竹葉有這麽清晰嗎?
人比梅花瘦多少?
[註]高東(1740—1818),本名亞倫,浙江富陽人。甘龍進士官至商務部。卒恭敬。對聯有詩的韻味,有畫的意境,以竹葉的輕盈比喻感情,以梅花的高潔比喻品質,耐讀。看中國對聯的盛典。
劉:大明湖小滄浪亭。
四面蓮和三面柳;
壹個有山有山的城市,半個有湖的城市。
大明湖:在山東濟南老城北郊。小滄浪亭:在大明湖北岸的小滄浪園。當妳爬上亭子時,妳可以看到整個湖。劉(1761—1830),字程牧,清代江西萍鄉人。甘龍進士右吏部侍郎。有壹個遺憾的集合。此聯是著名書法家鐵保寫的《陳峰談湖詩》中的對句,鐫刻在園門上。四面荷花:大明湖畔種滿了蓮藕,盛夏荷花盛開,感覺就是“四面荷花”。三面柳:清代劉鶚《老殘遊記》中說:“家家有本春,家家有本垂柳。”還有“三面柳”的贊譽。壹城壹山:濟南以前是歷城。因為在驪山之下,所以叫城與山。有了這十四個字,就有了四對量詞,串起了四個各具特色的自然風光。勾勒出濟南市特有的美景。對聯樸實無華,古樸明快,工整工整,恰如其分,美不勝收,可以背誦。參見歷代對聯註釋選。
阮元:延慶宮
水可以是我的朋友;
竹子是我的老師。
【註】延慶宮:在遼寧沈陽鳳凰樓右側。是皇帝進行政治活動,召集大臣議事的地方。這幅對聯作為文物保存在延慶宮。阮元(1764—1849),江蘇儀征人。甘龍進士官至提人閣大學士何死於文達。麗安:安靜。莊子?四處遊蕩?註:“雖是異鄉人,不要等忘了誌向。”這裏描述的是水。竹子解決方案:將竹子劈開。張開,張開。因為竹子是空心的,所以有謙虛的意思。這幅對聯充滿了哲理。以“水”和“竹”的表現特征為比喻,描述了學術研究應采取的正確態度:壹是寧靜,二是虛心。比喻生動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