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三參散簡介

三參散簡介

目錄1拼音2醫療系統卷79 2.1 2.2組成2.3適應癥2.4用法用量三參散2.5制備方法3聖濟總錄卷13.1 3.2組成3.3適應癥3.4用法用量三參散3.5制備方法4楊家藏方卷18 4.1方名4.2組成4.3適應癥4.4用法用量三參 及用量三神散5.5制備方法6楊家藏方卷12 6.1名稱6.2組成6.3適應癥6.4用法用量三神散6.5制備方法7仙年集卷4 7.1處方7.2組成7.3適應癥7.4用法用量三神散7.5制備方法8《仙年集》卷1 8.1處方8.2組成8.3適應癥8.4用法用量 處方名稱9.2組成9.3適應癥9.4用法用量9.5制備方法10處方“直指附件”第26卷,名稱見醫政科全集第17165438卷+00.1方名10.2。 由10.3適應癥10.4用法用量三神散10.5制法10.6註165438+ 0普濟方卷17711.1方名11.2成分165538

2《醫療系統》卷792.1方明三參散

2.2除臭香粉、五倍子粉、銅粉的組成(在鑄鏡上切斷,研缽中研磨)。

2.3⑩金刃或外傷出血。

2.4三神散的用法用量。

2.5制備方法均壹。

3《聖紀總錄》卷13.1方明三神散

3.2由黑豆(帶皮炒)、當歸(酒浸、切、焙)1、熟地黃(焙)1組成。

3.3主治:風、腰痛、腳痛、腫脹、血瘀。

3.4三神散用法用量:每服2元,溫酒調服,食用前服用。

3.5制備方法為細粉。

4《楊氏家傳》卷18 4.1三參三

4.2由兩部分組成:葛根1,甘草(輕炒)3元,半夏(7次湯洗去滑)1。

4.3主治:痰乳瀦留,煩渴飲酒,小兒不確定嘔吐。

4.4三神散的用法用量(口服父親)。每份1元,水6分鐘,姜2片,青竹屑少許,都炒到2分鐘。在母乳餵養前服用。

5《內經補遺》5.1方明三參散

5.2八角1的成分是5分錢,荔枝核1是5分錢,橄欖核1是5分錢。

5.3適應癥為冷疝疼痛。

5.4三神散用法用量用空心酒調。

5.5制備方法為細粉。

6《楊氏家傳》卷12 6.1三參三

6.2僵蠶24只(炒,去絲口),蠍尖5只(去毒,微炒),地龍3只。

6.3主治所有疥瘡。

6.4三神散用法用量用溫酒調服。吃藥後洗澡。

6.5制備方法為極細粉,分為2份和5份,兒童食用。

7《神仙年紀》卷四7.1方明三神散

7.2由生明礬2兩、硫磺8兩、花椒4兩組成。

7.3工作臺疼痛的適應癥。

7.4三神散用法用量:用豬油調搓,濕時幹拌。

7.5制備方法是最終的。

8《神仙年紀》卷壹8.1方明三神散

8.2將附子、肉桂、幹姜(炒黑)等份組合。

8.3中度感冒的適應癥。陰囊回縮,手腳冰涼,腹痛,出冷汗。

8.4三神散用法用量每份3元,酒滾下。

8.5制備方法為細粉。

9《醫療系統》第50卷9.1方明三參散

9.2由茯苓3份、遠誌(制)3份、石菖蒲(去毛)3份組成。

9.3主治健忘。

9.4三神散用法用量:每份4元,1杯水,煎8分鐘,我是1份,吃完空心。

9.5制備方法為細粉。

10方制作了《指導附錄》第26卷。名稱見卷1710.1方明三申。

10.2由明礬和黃丹組成。

10.3腋氣主治。

10.4三神散用法用量。

10.5的制備方法加入少許麝,研磨成粉。

10.6註《藥部全錄》:明礬、黃丹各壹元,麝香少許,上有細粉。經常擦。

11普濟方卷17711.1方明三參散。

11.2由荊芥穗1、桔梗1和甘草組成。

11.3用於治療口渴。

11.4三神散用法用量。加入生姜,水煎。

古籍《竹林婦科辨證論治》中的三參散:【卷四,求嗣】解顱並合。可取口服六味地黃丸(見後腳軟條),外貼三神散。三神粉幹姜(七塊五分,大炮)細辛和肉桂(五塊壹個)...

《普濟方》:【卷177解渴門】解渴二)精端上。每次兩元。油煎帶蠟頭。張芳不壹樣。解渴有三神。頂部噴嘴上的荊芥穗、桔梗(各壹份半)和甘草(兩份半)。...

《古今醫學大全》:【卷七十五腋氣證】方子為末,上藥前用皂角湯洗腋。(《直達穴》)三神散揉腋窩氣。明礬黃丹(壹美元壹個)麝香(壹點)(簡編...

古今醫學體系全集:【卷79·金瘡門(古名:金瘡科)】方藥以幹康為端,鮮桑葉調金瘡藥,尤速愈。三神散治金刃或傷,血不止。降香黃檀粉、五倍子粉和銅粉(...

古今醫學體系大全:【卷五十忘門】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