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古籍整理先進事跡

古籍整理先進事跡

科學名人簡介(中國)

蔡倫(公元75年左右-121)

子,董文桂陽縣人,先做小黃門,後做常侍,兼尚芳齡,掌管禦手工作坊。他總結了西漢以來的麻纖維造紙經驗,改進了造紙技術,制成了高質量的紙張“蔡侯紙”。造紙術是中國古代科技四大發明之壹,為世界文明的傳播做出了重要貢獻。

張衡(公元78-139)

東漢科學家、文學家,河南南陽人,曾任太史令,主管天文,精通天文歷法計算。他創造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儀器渾天儀和測量地震的地動儀,第壹次正確解釋了日食的原因,認識到宇宙是無限的。

華佗(約145-208)

驊梓,安徽亳縣人,中國古代傑出的內科醫生。他是世界上第壹個在全身麻醉下進行腹部手術的醫生,曾成功進行過腹部腫瘤切除等大手術。他還自創了壹套“五禽戲”,是模仿虎、鹿、熊、猿、鳥等五種動物動作的壹套保健體操。華佗後來被曹操殺死。他的醫書已經寫好了。

祖沖之(429-500)

字文遠,祖籍楊帆(今河北淶水縣),南北朝時期傑出的科學家,在數學、天文歷法、機械制造等領域做出了突出貢獻。祖沖之在世界數學史上第壹次把圓周率計算到小數點後七位,並和兒子祖木恒壹起推導出了球的體積公式。祖沖之36歲修訂歷法,編制了先進的《大明歷》。他還設計和制造了水力的使用。

畢毅(?約1051)

宋代平民發明家,發明了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壹的活字印刷術,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活字印刷成為世界科學復興的手段,成為創造精神文明發展必要前提的最有力杠桿。

沈括(1031—1095)

北宋科學家、政治家,杭州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他在許多領域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天文學方面,他制定了以節氣為月亮的“十二氣歷”。在物理學方面,他發現了* * *振動現象、磁偏角現象和凹面鏡成像定律。在地質學上,他根據化石現象做出了海陸變遷的結論。

郭守敬(1231—1316)

元代天文學家、水利學家、數學家,生於順德邢臺(今河北邢臺)。他曾參與通惠河的開鑿,管理黃河流域的水利。他參與編修計時歷法,創新創造了許多天文儀器。他創造的“簡易儀器”大大提高了觀測精度,領先世界300多年。他還改革了許多天象,如楊儀、高標、後稷儀等。

李時珍(1518—1593)

明代傑出的醫學家,周琦(今湖北蘄春)人,出生於壹個醫學世家。他發現前人的《本草》壹書中有許多誤藥、漏藥,於是決定重新整理《本草》。他請教農民、漁民、樵夫、藥農,查閱歷代醫學文獻800余種,鑒定、考證藥物,糾正古籍中的錯誤。* * *記載藥物1892種,52卷,190萬字。這是壹部傑出的醫學著作,對藥理學和分類學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宋(1587-1634)

字長庚,江西新人,曾任江西省諭。在任期間,他系統總結了當時農業和手工業的生產技術,撰寫了中國古代科技百科全書《天工吳凱》。全書十八卷,分別記述飲食、服飾、印染、制陶、采礦。冶煉、兵器、船車、紙墨、釀造、珍珠玉等18個部門的生產經營過程,配有200多幅珍貴插圖。天宮吳凱在中國失傳已久,但在日本壹直流傳。辛亥革命後,日本回歸祖國。這本書被翻譯成多種外文,在世界科技史上占有壹定的地位。

詹天佑(1861—1919)

中國傑出的鐵路工程師,安徽婺源(今江西省)人,早年留學美國,回國後從事鐵路建設。2009年,他主持修建了中國第壹條自建鐵路——京張鐵路。他因地制宜使用人字線,減少工程數量,采用“豎井施工法”。

侯(1890—1974)

化學家,中國科學院技術部委員,福建閩侯人。曾任塘沽李詠堿廠、南京李詠硫銨廠總工程師、廠長。解放後,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化工部副部長。他在1939首次提出了聯合制堿的連續工藝,為純堿和氮肥工業做出了壹定的貢獻。在國外,他提出的制堿方法被稱為“侯法”。他的主要工作是“制造堿”。

李四光(1889—1971)

地質學家,湖北黃岡人,長期從事古生物學、冰川學和地質力學工作。他最重要的貢獻是建立了地質力學,從力學的角度研究地殼運動的現象,探索地殼運動和礦產分布的規律。他運用地質力學分析了中國東部的地質構造特征,指出了新華夏系構造體系儲油的可能性,為石油勘探提供了理論指導。他最早研究中國冰川,認為中國有第四紀冰川。在地震預測方面,他也。

竺可楨(1890—1974)

浙江上虞人,中國現代氣象學和地理學的奠基人。他對臺風和物候與氣候的關系有著深刻的研究。他的《物候學》是壹篇傑出的科學論文。著有《中國最近五千年氣候變化初步研究》、《歷史時期世界氣候波動》等著作,深刻論述了氣候的歷史變遷,贏得了世界各國氣象學家的高度評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