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摘錄:
子貢曰:“君子誤如日月之食。太多了,大家都看到了;更何況大家都很推崇。”
魏公孫勝問子貢:“仲尼是怎麽學的?”子貢曰:“文武之道未落於地,在於人。聖人知其大,不智者知其小,故有文武之道。師傅為什麽不學?還有為什麽經常有老師?”
翻譯:
子貢曰:“君子之過失,如日月之蝕。人們可以看到他的錯誤;他改正了錯誤,人們尊敬他。”
魏公孫超問子貢:“仲尼從哪裏學來的知識?”子貢說:“周文王武王的道並沒有消失,它仍然存在於人們中間。有德之人能明其根,缺德之人只明其細,無壹處沒有王武和王之道。我們老師哪裏不學,為什麽要有固定的老師來傳?”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壹,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後代編撰而成。它主要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邏輯思想、道德觀念和教育原則。與《大學》、《中庸》、《孟子》、《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並稱“四書五經”。通俗的《論語》有二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