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瑞,元代婺源(今江西婺源縣)人,生活於13世紀末至14世紀中葉,是元末著名的針灸師。
作品和成就
晉代名醫竇漢卿將他的針灸技術傳授給王國瑞的父親王鍇(王敬澤)。王國瑞自幼隨父學醫,成為當時著名的針灸大師。竇針灸的主要傳人撰寫了《針灸玉龍經》,並於歷二年(公元1329)出版。本書是壹部理論與臨床、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的針灸專著,收錄了王等歷代針灸醫家對針灸及穴位理論與臨床的優秀觀點,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在繼承竇針法的基礎上,發展了子午流註針法。在深刻理解奇經八脈氣血盛衰與時間內在聯系的基礎上,他又創造了壹種每天按時取穴的針灸方法。這種針法是以八經八穴相交為基礎,配合九宮八卦的圖形,再根據太陽和時間的圖形變化而推導出來的,就是扁鵲申英針法玉龍經典初版中的“騰飛八法”。王的《八法》與八法有許多相似之處,是明代八法的開創者。明代徐風《針灸全集》、《選法飛針圖》是王《飛針法》在深刻認識了八經氣血盛衰與時間的關系後創制的。
王對針灸的研究也很有特色。補瀉時,有兩種方法:穴補瀉和同穴補瀉。比如《女子血氣痛:合谷補瀉三陰交》就屬於不同穴位補瀉;“治頭風刺風池,先補後瀉”;“治鼻腔先刺星宿再補”屬於同穴補瀉。在補瀉同穴中,有補瀉量和瀉量兩種。這種補瀉減瀉的方法,成為後世的首創。在《扁鵲申英針灸玉龍經》的《玉龍歌》中,也有壹針多穴的透穴針法。比如“治頭風最難,絹竹亦可為針,但亦須沿皮透谷。壹針兩分天下罕見。王還繼承了竇漢卿的交經互刺思想,分別采用了“左痛取右,右痛取左”和“右痛瀉左,左痛瀉右”的治療方法。
王國瑞是我國針灸發展史上的名醫,他在針灸腧穴理論和臨床上既有繼承又有創新,對針灸醫學的發展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