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州有哪些名人?
周敦頤:出生於廣西賀州桂嶺,世界文化名人。他是繼孔孟之後的中國第二代儒生。由於他對哲學的貢獻,他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名人。然而,可能很少有人知道,這位寫出了中國經典不朽之作《胡艾蓮說》的宋代詩人,就是廣西人。廣西賀州市下轄的桂嶺鎮,地處湘、粵、桂三省(區)交界處,素有“壹腳踏三省”之稱。三國時屬吳,設郡治;是秦秀小河古道必經之地。周福成,北宋(1016)道州(今湖南道縣)人,任廣西賀州桂陵縣縣令。周福成上任後,這壹年桂陵發生了壹件怪事:桂陵出現了大量的荷塘。今年臘月,平時夏天開的荷花,開滿了五顏六色的荷花,整個冬天都不敗。第二年,北宋天禧元年(1017),縣令夫人鄭在縣衙為他生了壹個兒子。周縣令給兒子取名敦實、毛叔,後改稱敦義,以避皇帝的舊諱。周福成縣令出身書香門第,為官開明勤奮。“每個人都不會忘記行政的美德。”他執掌桂陵政權多年,深得民心。受家庭影響,兒子周敦頤從小就愛讀書。此外,他很有才華,在家鄉桂陵也很有名氣。人們說他“胸懷大誌,學識淵博,有古人之風範。”周敦頤出生在桂嶺荷塘邊。他整個童年和求學時期都與荷塘形影不離,所以對荷塘情有獨鐘,尤其是對淡雅端莊、美麗幹凈的荷花情有獨鐘。他壹生愛荷花,以“出淤泥而不染”來激勵自己。1072年,周敦頤來到江西,在廬山蓮花峰下創辦蓮溪書院。他把書院門前的小溪命名為“濂溪”,自稱“濂溪先生”。因為酷愛荷花,他還在書院裏建了壹個荷花館,在荷花館前鑿了壹個“荷花池”種荷花。在講學和學習之後,我經常在大廳前漫步和欣賞荷花。後來我寫了壹篇文章《胡艾蓮說》,其名句“出淤泥而不染,清而不妖,外直而不蠕,香遠而清,婉約而純,遠觀而不可笑”成為絕唱,至今仍廣為流傳。《情蓮》以生動凝練的文采表現了周敦頤潔白的容顏和剛正的精神,表達了他灑脫的胸懷和忠貞的意誌。愛蓮說所倡導的“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成為中國優秀人文精神的寶貴元素之壹。它已經融入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成為人們生活的標尺,影響歷史悠久。為了紀念出生在賀州桂陵的“荷花情人”,桂陵有壹座“周子廟”。清代桂陵縣丞周端曾在《復廟序》中寫道:“考河之桂陵有壹廟,廟前有壹池。池塘裏有壹朵蓮花。先生...向往荷塘,大多愛荷。自宋以來,唐煉猶在。”目前,周子廟仍然存在,它被用作民國時期桂陵區的辦公室。現在是桂嶺鎮的糧庫。富川縣還有壹個唐宋古村,叫福溪村,就在小河古道旁。現在仍有周的詩名蓮溪寺,寺內供奉著蓮溪周敦頤先生的塑像,寺墻上還掛著蓮溪先生的名著《太極圖說》全文和《胡艾蓮說》語錄。古寨周氏族譜記載:“先祖周敦頤在道州做官路過此地時,看中了這塊風水寶地,留下壹個兒子在此定居,繁衍至今。”清廉無私的總經理周敦頤,歷任洪州分寧縣總簿記員、南安軍參軍經理、桂陽、南昌縣知府、賀州判官、前州判官、西寧首知郴州判官、廣東轉運判官,並在獄中升了壹些職。無論我走到哪裏,我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賀州郡四年,百姓深信不疑,當官的沒有丈夫之手,不敢做主。”北宋李青四年(公元1044),任南安軍都督,即掌管政法的軍級官員。他“精於政治,盡力講道理”,以公正執法在南安軍政界獲得了很高的聲譽。有壹個依法不應該判死刑的犯人,王魁卻因為轉運被判了死刑。王魁是周敦頤的頂頭上司,嚴而獨斷,沒有壹個下屬官員敢提出異議。但周敦頤挺身而出,與王魁據理力爭,王魁不聽。周敦頤當即辭職說:“我戒殺人是為了討好上級!”好在王魁比較豁達。他沒有生氣,而是被周的行為所認識,承認了自己的錯誤。結果,這個死刑犯得救了...司馬光,壹位著名的歷史學家,在他寫的《周濂溪傳》中稱贊了這件事。周敦頤大半輩子都在做督察,從事辦案工作。他的妹夫蒲宗孟,在他的墓中稱他為“殺漢奸削弊,如尖刀利斧,不留後手”。後來又到貴陽、南昌任縣長。他是個大姓富豪,流氓出身,聞其名而克制。他為官不多,但敢言,剛正不阿。在百擊不中的情況下,他依然我行我素。當時與包拯齊名的團,壹度被人誤解,對他非常嚴厲。不過,趙團畢竟也是個正直的人。周敦頤在前州傳刑時,趙疃恰好是該州知府。仔細調查了周敦頤的所作所為,他才知道,他拿著周敦頤說:“我失去過幾次丈夫,現在才知道周茂樹。”後來趙團推薦他做了廣東轉運法官(相當於現在的廳級紀檢書記)。他以“洗清冤假錯案”為己任,不畏艱險,親自去查辦此案。同代人黃庭堅特別指出,“文茂書之風尚足以貪,則此溪(指濂溪)之水,與毛永配,所得多矣。”前人評論周敦頤“大話精言細義,孔孟之源”。大文豪蘇軾寫過“所以周茂書先生在溪中”這句詩,對他來說很重要。周敦頤壹生清官。據《周敦頤年譜》記載:“王先生是個窮人,初入京師,以事跡獎勵其產。”濂溪先生的墓誌銘也記載,周敦頤在洪州南昌做官時,得了壹場大病。當他的同事潘興思去看望他時,他發現家裏所有的衣服只能裝滿壹個破籃子,而他的錢只有壹百便士。他從小就信古信義,“以名節磨練自己。”他壹生從不貪圖金錢,愛談名利。他認為“君子以道為貴,安而富之”。他的工資經常用來施舍窮人和朋友,自己卻拿得很少,晚年連粥都喝不上。這些都要歸功於周敦頤樸實、淳樸、質樸的氣質。公元1066年,周敦頤50歲時寫了壹首關於自己處境的詩。詩中說:“我天生寒骨,官感不改舊儒。別再喝香濃的醪糟水,捧個半飯貽貝盤。不知多累,官清勝夢魂。壹個老朋友想問我還有什麽,因為道教的春陵只是壹般。”宋熙寧六年(1073)六月七日,周敦頤病逝,享年五十七歲,葬於九江南門外梨樹嶺,距濂溪書屋約五六裏。墓旁有他母親、妻子、繼承人的墓。周敦頤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和哲學家。周敦頤認為,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在壹個人身上。壹是崇尚禮樂,二是修身養性。“治天下靠家,理家靠身”(《舒同·家無罪》)。修身齊家,齊家治天下。第三是《明刑法》。“聖人之法天道,以政養眾,以刑肅眾。民富國強,欲情而勝,利益不可限,則賊亡,故以刑誅”(《舒同刑》)。統治者不僅需要德治,也需要法治。漢代以經學著稱,魏晉以玄學著稱,隋唐以佛學著稱,宋明以理學著稱,其創始人是周敦頤。所謂“新儒家”,是儒、道、佛三家學說的結合,通過融合最終形成壹個新的思想流派。周敦頤是世界起源作為壹個哲學問題進行系統討論的倡導者。他繼承了《易經》和道家、道教的壹些思想,提出了簡單系統的宇宙學說,說“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靜。產生陰陽。”萬物生生不息,變化無窮,但人得美,最有靈性。“聖賢模仿太極建立‘人極’和‘人極’,意為‘誠’。”誠信”是“純粹的相互善意”的基礎,是各種行為的源泉,是道德的最高境界。只有靜而無欲,才能達到這種境界。他的理論對新儒家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太極圖說》壹書被宋儒推崇為對宇宙人生最凝練的解釋,後經朱發展,成為理學的理論基礎。他的主要作品是普通書籍。後人把他的作品編成了周子全的書。宋明理學是封建社會後期的統治思想,從南宋開始700年不變。宋明理學在促進人們的理論思維、教育人們知書達理、陶冶人們的情操、維護社會穩定、推動歷史進步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性與天”是理學討論的中心內容。它是壹個哲學問題,也涉及政治、道德、教育、宗教等諸多領域。《宋史·道學傳》說:“孔子無之,曾子得其傳,其子之思,而孟子,孟子無之而不傳。從漢代流傳下來的儒家學說之道,如何審而精,如何講而詳,異端從壹開始就加以利用,從少數到大壞,壹千多年。到了宋中期,周敦頤從陵墓中得知了聖賢不能傳承的道理,寫了《太極圖說》...”顯然,周敦頤的理學思想在中國哲學史上起了承上啟下的作用。由於孟子未傳至宋中期,甚至“異端興起並大量繁殖,從少數到大惡,壹千多年”,所以是周敦頤把儒釋道的哲學思想結合起來,第壹次為儒家創立了壹個宇宙體系。黃百加曾評價說:“繼孔孟之後,漢儒只有經學之知,自然是很久以後的悄悄話了。“元恭崛起,二代繼承,大儒輩出,聖人博學。所以穩定和形成幾乎是儒家的常態,只能說有需要先開放。若論釋心、性、義之精妙,可數公元之黑暗(《宋元學案·濂溪學案》)。當代著名學者任認為,周敦頤的學術思想主要是儒家思想,他是第壹個“有意識地吸收佛、道關於宇宙萬物起源的學說,並以儒家(中庸)唯心主義神秘主義為思想體系支柱的人。.....從周敦頤開始,以儒家為標榜的中國新儒學,已經構建了比較完整的世界觀。”周敦頤生前不被人尊重,學術地位不高。人們只知道他“政事卓越”、“仕途出眾”,尤其是“誌在深山”,心態灑脫,有仙風。但沒有人知道他的理學,只有南安判官程太中知道他的理學造詣很深,把他的兩個兒子程顥和程頤送上了他的門,後兩個成了著名的理學家。南宋學者胡宏推崇敦義的學說。理學大師朱對他的評價很高,為他作了陳述,並對《太極》《說》和《易通》作了評論。張騫稱他為“道教祖師”,名聲漸漸大了起來。南宋時,很多地方開始建立周敦頤的祠堂,人們甚至把他捧到了相當於孔孟的地位,認為他“功德在孔孟之間”。因此,皇帝們尊他為倫理老師。因謚號元,故稱敦頤為。到了宋理宗,他拜孔廟,奠定了周敦頤作為理學先驅的地位。而周敦頤生前也確實以實際行動成就了壹代大學者的風範。他的性格和思想千百年來壹直為人們所景仰。周敦頤開創的宋明理學,反映了中國古代社會後期有思想、有見識的中國人在思考和解決現實社會文化問題時的哲學智慧。它深刻地影響了中國古代社會後半期的社會發展和文明走向,現代中國人仍然要面對它所造成的社會和文化後果。因為周敦頤對哲學的貢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他列為第36位世界文化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