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和老師教我們生活,但書教我們如何更好地生活。我個人壹直覺得書有壹種神秘感。比起父母老師告訴我們的道理,我更傾向於認真研讀書中的壹句話,也許會覺得更有啟發。
我可能知道我的父母愛我,但這種愛的形式無法很好地表達,書籍告訴我,母愛就像流浪歌曲中的“慈母手中的線,為她任性的男孩的身體做衣服”。於是我開始關註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意識到父母的愛是為我提供衣食,為我提供足夠的食物,滲透到每時每刻。
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他們可能只是告訴我們要好好學習,長大後才能出人頭地,才能有更好的生活,但我卻不能很好的理解,甚至不明白他們為什麽要這樣做。我仍然清楚地記得當我讀到周恩來的句子“為中國的崛起而學習”時的震驚。那壹刻我突然明白了,原來讀書的目的是不壹樣的,但當時我們班的同學都回答“考上好大學”。
當生活中出現問題時,無論是朋友、老師還是家人,大多數情況下,他們都會專註於事情本身,告訴妳如何開心。他們可能暫時教會妳如何處理當前的事情,卻忽略了教會妳用長遠的眼光看待問題。也許以後妳也能解決同樣的問題,但是稍有變化就很難擺脫了。《沒有長遠思想的人會有近憂》這本書告訴我
因此,我堅信活到老,學到老。生活中的大多數不愉快都是因為缺乏正確的態度,而學會這種態度的最快方法就是欣賞別人在書中的經歷,並將其轉化為自己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