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表現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表現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表現多種多樣,通常根據臨床病理特征分為以下類型。

1.遠端原發性感覺神經病

具有對稱遠端肢體的多發性周圍神經病是最常見的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很多疾病都是隱性的,先累及下肢遠端自下而上進展,很少波及上肢。當有髓纖維受累時,表現為疼痛性周圍神經病或缺乏疼痛和溫度知覺。主要癥狀是四肢深部鈍痛或灼痛,尤其是夜間。下肢有襪子樣感覺喪失或缺失,跟腱和膝腱反射減弱或消失。發生嚴重感覺神經病時,軀幹下部腹側可受累,背側不受累,稱為糖尿病性軀幹多發性神經病。這時候如果忽略背幹的感覺,體檢很容易被誤診為脊髓病。當粗大有髓纖維受累時,主要表現為深部感覺障礙、步態不穩、易跌倒等感覺性共濟失調癥狀。

2.自主神經病變

幾乎在所有病程較長的糖尿病患者中均可見到。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纖維也可能參與其中。當心血管自主神經功能受損時,心率對活動和深呼吸的調節反應減弱,甚至發展為完全的心臟去神經。由於交感神經血管收縮,容易發生直立性低血壓,站立時出現頭暈、發黑甚至暈厥。胃腸自主神經功能的癥狀包括食管和胃腸道蠕動緩慢,胃排空時間延長,稱為糖尿病性胃輕癱。其他胃腸疾病包括惡心和嘔吐、腹脹、便秘和腹瀉。當泌尿生殖系統自主神經功能異常時,表現為性功能障礙、陽痿、不能排尿、殘余尿和尿瀦留。這種低滲膀胱容易誘發尿路感染和腎功能衰竭。自主神經受損的其他癥狀還有瞳孔異常、汗液分泌障礙,表現為瞳孔縮小、對光反應遲鈍導致下肢無汗、頭手代償性多汗。

3.糖尿病足

它是感覺神經病變的嚴重並發癥,其發生與植物神經功能障礙引起的皮膚幹燥皸裂、小血管病引起的肢體缺血、肢體疼痛消失和關節變形引起的足位感覺異常有關。臨床表現為趾、跟、踝持續性潰瘍。

4.遠端肌肉無力和肌肉萎縮

少數患者不僅遠端肢體有感覺障礙,而且遠端肌無力和肌萎縮腱反射已減弱或消失,還可能有自主神經功能受損,稱為糖尿病性運動感覺神經病或慢性進行性運動感覺自主神經病。

5.急性或亞急性近端運動神經病

近端糖尿病神經病變也稱為近端糖尿病神經病變或麻痹性糖尿病神經炎,近端糖尿病神經病變可以是急性亞急性或隱匿性的,也可以在糖尿病的不同階段與遠端運動感覺神經病變相繼發生。主要累及壹側或兩側骨盆帶肌肉,尤其是股四頭肌。此外,髂腰肌、臀肌、大腿的內收肌也可受累,上肢肌肉幾乎不受累。早期開始出現壹側下肢近端肌無力、肌萎縮,約半數逐漸累及雙下肢近端,表現為站立、行走、蹬樓梯困難,常伴有大腿深部和腰骶部的急性疼痛。

6.糖尿病性單神經病或多神經病

最常累及的是股神經、坐骨神經、臂叢神經和正中神經,其次是腓腸神經、尺神經、岡上神經和胸長神經。壹般起病較急,表現為受累神經支配區突然疼痛或因感覺障礙導致肌力下降。

7.腦神經損傷

動眼神經麻痹是糖尿病引起的最常見腦損傷,其次是外展肌、滑車神經、面神經和三叉神經。有時可表現為大部分腦神經受損,多為突然發病,單側或雙側,或反復發作。

8.糖尿病引起的阻生神經病

主要表現為腕管綜合征、肘管綜合征和跗管綜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