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在中國社會產生和成長的時候,必然要吸收這個社會產生的精神養分,當然也包括文學藝術。同時,道教作為壹種特殊的信仰形式,壹旦被社會接受並享有較高的地位,就會反過來影響文學藝術。
道教對中國文學的影響大致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第壹,道教保留了大量的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也創作了許多神話故事,這些都為中國文學的神話部分增添了色彩。道教中關於玉帝、龍公、西王母、真盤古等的傳說。都是從古代神話中傳承下來的,這些在民間流傳的口頭文獻都被完整地保存了下來。此外,道教自己創造的神話故事,如八仙的傳說,泰山、華山、龍虎山、武當山的神話故事,也在民間廣為流傳,對中國文學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因此,國外壹些學者在研究中國神話時,將“道教神話”作為中國古代神話的四大組成部分之壹,並給予很高的評價。臺灣省也有學者說:“道教傳說遍布世界各地,其豐富的想象力和奇幻的情節能在不同時代的說話者口中制造出不同的味道。人類在現實生活中無法滿足的東西,比如婚姻、痛苦、死亡,都可以在敘事中得到暫時的解脫。特別是通過舞臺,壹些成仙的人,解決困難的童話,神仙在人間嬉戲,為所欲為的能力,讓長期生活在貧困中的人們用笑聲凈化了心靈。這種文藝的滿足,絕不僅限於文人的隱居,也是普羅大眾的生活樂趣,是中國文學的傑出成就之壹。”
其次,道教對神仙的描寫和導遊的浪漫色彩對中國文學影響很大。道教繼承和發展了道教極其豐富的浪漫主義精神,它所描繪的人物和風景都充滿了色彩和魅力。這種奇異而神奇的浪漫情調已經深深滲透到中國文學的各個領域,成為中國古代文學的壹大特色。
第三,道教獨特的詩歌對中國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道教描寫神仙飛升或遊仙的詩,描寫神仙生活的詩,以及壹些解釋修道理論的詩,都為中國的詩歌寶庫增添了新的、特殊的內容。李白、李賀、李商隱等中國古代著名詩人深受道教影響,其詩歌散發著濃郁的道教氣息,並有不少佳作。此外,還有不少警句以道教神仙故事命名,如瑤池宴、彩羽、漁歌等。道教確實對中國詩歌的發展起到了相當大的推動作用。
此外,道教對中國文學的影響還表現在小說創作上。別的不說,從明清時期大量描寫神魔鬥爭的小說就可以看出道教的影響。魯迅先生把這類小說稱為“神魔小說”,如《封神演義》、《遂平三魔傳》、《韓湘子傳》、《盧希安飛劍》、《七真人真事傳》等。,都是基於道家思想。此外,以歷史演義為題材的作品也帶有濃厚的道家色彩,如《水滸傳》、《三國演義》。
道教與中國傳統民俗中國有句諺語:“百裏不同風,千裏不同俗。”這意味著民俗極其復雜和廣泛。其內容涉及衣食住行、婚喪嫁娶、娛樂節慶等方方面面。總的來說,道教主要與民間信仰和習俗密切相關,並通過與信仰和習俗的聯系,進壹步影響20歲時的風俗和娛樂習俗。
首先,道教所崇拜的神靈是虛幻的產物,但它們與中國民間文化傳統緊密相連。許多著名的道教俗神,如雷公、風伯、關帝、文昌、門神、竈神、鎮神、土地神、媽祖、瘟神、蠶神、藥王、財神等,最初在民間流傳,後逐漸被道教吸收成為道教神,名稱各異。這既是道教不斷擴大影響的途徑,也是其吸引群眾的重要手段。也就是說,道教把民間常見的神集中到自己的信仰中,成為道教神仙體系的組成部分;另壹方面,道教利用自身優勢,使這些道教神靈回歸民間,對民間祭祀活動產生了更深更廣的影響。和城隍、土地神、竈神壹樣,普通民眾對他們都非常敬畏,對這些神的崇拜和祈禱實際上已經成為壹種民俗。壹些道教特有的神,如、、傅、陸、壽三姓等,也廣泛地被人們祭祀。
其次,道教的巫術也滲透到了民間,往往與民間巫術相結合,在人們的生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道教巫術有相當壹部分起源於民間巫術,經過道教的改造和發展,更加系統化。道教符咒也很多,如祈雨、治病、延年益壽、死亡、超度、祈夢、求簽等。,這些都與民間巫術相結合,使得道教借助民俗而流行,這是民俗與道教之間的重要紐帶。
此外,道教還滲透到在固定時間進行的各種民俗活動中。比如春節,中國最大的民間節日,隨處可見,有些習俗壹直傳承至今。如《敬竈神》、《扮夜傻子》、《貼門神》、《符濤》、《鐘馗畫像》等都與道教有關。道教神仙誕生的慶祝活動在民間也很有影響。例如,在呂洞賓和太上老君的生日,人們經常去道觀燒香祭拜。而且這些道教的慶典和節日也摻雜了很多民間的娛樂方式,變得很世俗。此時,相關的寺廟都成了民間娛樂中心,眾所周知的“廟會”就是這種情況的表現。這也是與道教和民俗有關的壹個重要方面。
道教和中國古代科技道教的信仰是“長生不老”。為了實現這壹目標,道家不懈地探索和尋求各種方法來實現這壹目標。在這個過程中,客觀上促進了中國古代科技的發展和進步。
古代醫學——早期道教(五旬節派和太平教)用水咒給人治病。道教早期經典《太平經》也從陰陽五行、絡脈學的角度描述了人的生理狀況。認為人體疾病與天地、陰陽、四時、五行、寒熱有關,提出用針灸調理人體360脈,用動植物治病。有些經典把固精、煉氣、養神作為強身健體的方法。
最值得註意的是晉代的葛洪,南北朝齊梁之際的陶景洪,唐代的孫思邈,他們為中醫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東晉葛洪著有《金匱要略》和《肘後備急方》。《金匱要略》中有肺結核、天花等傳染病的記載,並指出肺結核(“屍”)會傳染人,導致整個家庭的崩潰。《肘後備急救處方匯編》中有100多種簡單處方,可謂我國第壹本急救手冊。陶弘景,齊梁人,精通醫術,著有《本草筆記》、《藥通方》、《效方》、《肘後百方》。其中《本草綱目》收錄了當時使用的730種藥物,都是用聖旨用的土地制成的。它闡述了藥物的名稱、來源、產地、特性、鑒別、功能和炮制,是唐代的本草綱目,是古代藥物學的重要著作。此外,陶弘景還首創了藥物按藥性分類的方法。被譽為“藥王”的唐代著名道士孫思邈,著有《救急方》、《調養論》、《太清單晶要》、《皮林中方》等30余種醫學著作。孫思邈在醫學上非常重視飲食和醫德,對婦嬰疾病也非常重視。《千金方耀》有《婦人方》和《小兒方》三卷。
除了上面提到的三位道家徒弟的醫學成就外,還有壹些道家的養生方法,如行氣、疏導、調息、按摩等。,已被納入中醫領域;道教外丹術被納入制藥領域,成為制藥方法;道教內丹術也極大地豐富了中國傳統醫學理論和手段。
冶金學——中國煉金術起源最早,歷史悠久。傳到西方的印度、阿拉伯和拜占庭,再傳到歐洲,文藝復興後轉化為科學化學。煉丹是道教專精的神奇方法之壹。它在實踐中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就,並且仍然吸引著科學界的註意。道教有關煉丹術的經典主要保存在道教藏書中,其代表作有東漢張玲的《九鼎丹法》和魏伯陽的《周易參同契》,都論述了煉丹之事。書中描述汞是活潑的,可以和硫化物結合。首次記錄了兩種元素化合物的合成,也描述了煉鉛中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的分配比概念。晉代葛洪(252-334)寫的抱樸子?內篇,其中“然後”、“李智”、“仙藥”、“黃白”講煉丹術,描述壹般無機物的化學變化和各種制造金銀的方法。化學史研究者認為,8世紀阿拉伯煉金術士加布裏埃爾深受葛洪作品的啟發。道教煉金術是現代化學的先驅。南朝阿良陶弘景(456-536)寫了《古今劍錄》,描述了澆鋼和冶煉的方法,這是早期煉鋼的傑出成就。他還發現可以根據不同的火焰顏色來區分不同的物質,這是後世分析化學的第壹個範例。
天文歷——道教有“道法自然”、“修丹與天地相通”、“天人相通”等學說。修行者要懂天文、地理、陰陽、蔔差。因此,道教與天文、氣象、四時歲差的變化有著密切的關系,客觀上對我國古代天文、氣象、歷法科學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道教也與歷法學密切相關。北魏的寇精於算術,弘景著有《皇帝歷》五卷,頗有創見。唐代傅精於歷法計算,著有《五音圓歷》,開創了中國官方歷法的先河。
道家文化對我國社會的哲學、傳統道德、環境保護、建築繪畫等方面的發展也有壹定的影響,並客觀上呈現出成就。
總之,道教是中國傳統文化主流的組成部分。它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和滲透表現在哲學、宗教、政治、藝術等各個方面。因為它的巨大影響,魯迅說“中國文化的根在道教……”許地山也認為:“是道家思想和道家文化支配著中國普通人的理想和生活……”道教對中國古代從皇宮到普通家庭的影響,可以說是水銀瀉地。無孔不入,這種影響在當今社會也能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