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個是來自“香江”。據說早年有壹條小溪從島上的山上流入大海。水質甘甜,為附近居民和過往船只供應淡水,被稱為“湘江”。湘江入海的港口也叫“港”。香江的舊址在今天的薄扶林附近,早已消失,但“香江”卻成了香港的別名。
另壹個說香港的名字來自“顧薌”。顧薌是壹個傳奇的女海盜,曾占領香港島。後來,這個島被稱為顧薌島,然後演變成香港。
還有壹種說法是香港的名字來源於“紅香爐”。傳說很久以前,壹個紅色的香爐從海上漂來,停在天後宮前。居民以為天後是聖人,就把紅香爐供奉在廟裏。島上有壹座山,也叫紅香爐山。後來這個地方叫“鴻祥路港”,管叫“香港”。
有壹種說法是有根據的,香港的名字與香樹和香市有關。香樹生長在廣東沿海和越南北部,主要分布在東莞、新安等縣,香港的沙田和大嶼山也有種植。
當樹長到20英尺高時,可以通過切割汁液制成“香”,汁液是多種香制品的原料,可以作為祭祀神只和貢品的佳品。“萬象”聞名全國。明神宗萬歷元年以前,港內所有地區均屬東關縣。沙田和大埔是著名的“萬象”產地。
因為盛產香,這裏的香市貿易也很發達。香的產品大多先運到九龍尖沙咀,再由“大眼雞”運到石牌灣(今香港仔)集中,再運到中國內地、南洋,甚至阿拉伯國家。因此,尖沙咀在古代被稱為“香埠頭”,轉運香料的港口石牌灣也被稱為“香港”,附近的村落也被稱為“香港村”。後來“香港”這壹名稱被擴大適用於全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