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秋瑾熟悉劍術,魯迅練過柔道。還有哪些文人會武功?

秋瑾熟悉劍術,魯迅練過柔道。還有哪些文人會武功?

清朝時,出於維護統治的想法,朝廷禁止漢人習武。受這種風氣影響,官家覺得練武是壹件卑微的事;窮人只能偷偷練武。

到了清末,朝廷終於明白,洋槍洋炮的時代,以武謀反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於是解禁,允許普通百姓習武健身。因此,在清末民初形成了壹股“武術熱”,活躍了壹大批著名的武術藝術家,如霍元甲、杜、王五、孫祿堂、李、李、王子平等。

受“習武熱”的影響,民國時期很多文人熱衷於習武。魯迅就是其中之壹。

65438年至0899年,魯迅從南京水師學堂轉入江南盧氏書院附屬礦冶學堂學習采礦。這壹時期,魯迅積極練習騎術,鍛煉身體,騎術大有進步,敢於掌握旗人子弟的騎術。

三年後,1902年,魯迅從礦業鐵道學校畢業,被公派到日本留學。起初魯迅在江南班(日語學習速成班)學習日語。弘文學院院長賈娜·治五郎是著名的柔道大師。她在學校開了壹個柔道館,招收中國學生學習柔道。包括魯迅、徐守尚在內的33名中國留學生也報名參加了柔道Kodokan。

當時清朝的留學生頭上還紮著辮子,不利於練習柔道。魯迅率先剪掉辮子,遞交了五份誓詞。現在,魯迅等人的報名表和誓詞都保存在弘文學院柔道館的文獻室裏。

秋瑾,魯迅的故鄉紹興,青年時代練過擊劍。

秋瑾祖籍浙江紹興,祖籍福建雲霄縣。秋瑾從小聰明好學,對詩詞書籍也是駕輕就熟。而且秋瑾很活潑好動。15歲時,隨堂兄單宗勛習武。秋瑾不僅學會了騎馬,還學會了拳擊、棍術和劍術。

中國現代詩人陳去病在《建湖女子秋瑾傳》中稱贊秋瑾說:“讀書有深意,精於詞,作詩作詞,作品優美。他也是壹個很好的劍客,他擅長騎馬,他擅長喝酒。他仰慕朱家國傑,他美麗迷人,就像木蘭和秦良玉壹樣。”

曾經看到秋瑾的單人照,壹直以為她拿著折扇。後來仔細壹看,發現是壹把匕首。

秋瑾自稱“鑒湖女”真不是吹牛。

老舍,壹位寫過《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茶館》等經典作品的小說家,也是壹位武術家。

1934年,老舍來到山東青島,在山東大學文學系任教授。老舍壹邊教書壹邊寫作。每次寫累了就練練拳頭緩解疲勞。當時的鴛鴦螳螂拳第三代掌門人、青島武館創辦人之壹毛禮泉先生是老舍的朋友。他們經常壹起學功夫,互相教。

當時,詩人臧克家還在山東大學讀書,但他已發表了《烙印》、《邪惡的黑手》等詩歌,獲得好評。作為老舍的學生,臧克家曾經參觀過他的宿舍。他進門時嚇了壹跳。老舍宿舍的墻上沒有書架,只有壹排刀、槍、棍、棒、戟。

蕭軍當過壹段時間兵,才走上文學創作的道路。蕭軍身體強壯,拳腳功夫好,於是在部隊當了見習軍官,負責教軍事和武術。

蕭軍走上文學創作道路後,得到了魯迅的很多幫助。1936魯迅先生去世,蕭軍深感悲痛。1937 65438+10月,蕭軍去魯迅墳前,在墳前燒了魯迅最喜歡的刊物《中流》、《作家》、《翻譯》。麥琪蜂知道後,在小報上發表《呂門孝子孫子》罵蕭軍。

壹怒之下,蕭軍向瑪吉·比發出“戰書”,要求壹對壹決鬥。瑪吉·比不知道蕭軍有什麽能耐,接受了挑戰。

這場決鬥發生在上海法租界杜拉南路旁邊的壹塊空地上。在聶甘奴、蕭紅和迪克的見證下,蕭軍只用了兩個回合就擊敗了瑪吉·比。

說起“決鬥”,很少有人知道康有為和章太炎曾經舉行過壹次“決鬥”。

康有為曾計劃出版壹份報紙《泰晤士報》,由梁啟超任主筆,王任總經理。後來章太炎也在《泰晤士報》任職,發表了《論亞洲的自保》《論學習有益於負責任的人和保護人》等文章。

康有為自視甚高,經常自詡比孔子還不如。康有為的弟子也不謙虛,認為他比孔子的弟子顏回、子貢好。章太炎對此嗤之以鼻。長此以往,雙方產生了矛盾。最後他們幹脆約好了,梁啟超代表康有為和章太炎“決鬥”。

我們不知道“決鬥”的過程,但我們知道“決鬥”的結果——不久,章太炎離開了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