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想了解遂寧的人文歷史

想了解遂寧的人文歷史

中國革命老區蓬溪縣位於四川盆地中部,面積1.200多平方公裏,轄31個鄉鎮,人口近80萬,與重慶、南充等8個市縣接壤。蓬溪縣建立於東晉,唐天寶元年命名。它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彭西村,抗元要塞,東孫溝孝子故裏,牛角溝匡吉勛起義遺址,被譽為“五史之鄉”。國道318、南高速公路、大成鐵路貫穿全縣。今天,蓬溪呈現出政治和諧、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新景象。

□□□蓬溪在中國革命史上有著光輝的篇章。6月29日,1929,況繼勛擔任川軍鄧錫侯第7混編旅旅長,率4000余名官兵宣誓效忠蓬溪縣大石鎮牛角溝起義,樹起中國工農紅軍“四川第壹路軍”的旗幟,星夜攻占蓬溪縣,建立“四川第壹個縣級蘇維埃政權”。從此,革命火種在蓬溪迅速蔓延,蓬溪縣被評為首批“中國革命老區”。

黨的十壹屆三中全會後,蓬溪縣在四川率先實行“土地承包責任制”,為全省農村改革提供了寶貴經驗,為蓬溪農業經濟發展樹立了新的裏程碑。近年來,蓬溪經濟社會事業突飛猛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取得豐碩成果。2004年,全縣生產總值26.33億元,地方財政收入4654.38+0.9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5.438+0.938元。蓬溪農村經濟穩步發展,農業結構調整向縱深推進,現代農業初具規模。工業經濟逐年增長,商業經濟日益繁榮,財政金融運行平穩。特別是基礎設施有了很大的改善。鐵路和成南高速公路猶如中國的“兩條龍騰”,與國道318、綏魯毗鄰的省道和縣鄉(村)公路共同構築起四通八達的現代化交通網絡。

□□□蓬溪縣是四川農副產品主要生產基地之壹,全國糧食“三元”結構、旱作節水農業、水土保持和生態環境建設示範縣,全國生豬出口基地縣。切實抓好糧食生產,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加大對農業的支持和保護。2004年,糧食總產量達到30.8萬噸。大力發展以生豬為重點的畜牧業,已建或在建養豬場4萬個,育肥豬63.93萬頭。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10龍頭企業發展勢頭良好,香葉尖茶葉有限公司、桂豐農貿有限公司成為國家部級重點龍頭企業,6個無公害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通過省級認證。重點扶持10個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明豐養牛協會、鑫盛棉花專業合作社被列為全省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百強。2004年勞務輸出165萬,勞務收入達9億元。近70萬農民正在向小康邁進。

□□千尺高栽梧桐,引鳳凰棲雲。良好的“軟”和“硬”環境,為蓬溪招商引資和產業發展開辟了道路。2004年,累計到位投資項目48個,引進資金4.2億元。火車站和洪江工業園區初具規模,炭素、尤果減震器、強輝石油、新新紡織、嘉興絲綢、風華紙業等壹批大型企業發展勢頭強勁。2004年,全縣工業總產值達到654.38+6.03億元。招商引資譜寫了“妳致富,我發展”的新篇章。

□□□進入新世紀,蓬溪進入了新的大發展時期。面對新的發展機遇,新壹屆蓬溪縣委、政府提出了“三業開路、二業支撐、壹業奠基、壹二三產業互動、城鄉經濟壹體化”的發展思路。蓬溪人民激情滿懷,加快步伐,為把蓬溪建設成為“看得見、消費得起、發展起來、強大起來、高度和諧的蓬溪”而努力奮鬥。